中铁电气化局赣龙GL-7标有这样一支队伍,每天披星而出,戴月而归,无论烈日炎炎还是狂风暴雨,从未停歇。两个月时间翻山越岭,问路找路跑遍了赣龙复线249.2正线公里,43个隧道,153架桥梁,排查站前1782处过轨和422个隧道箱变综合洞室,其中排查出隐患上百条,为赣龙复线后续电力顺利施工扫清了障碍,为铁路正式开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座一座的大山,一弯一弯的小路,绕出了赣闽地区的精致细节,却绕乱了这些异乡汉子们寻路的脚步。为了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他们风雨无阻地穿梭在这些蜘蛛网状的小路上,用车轮勾画着贯通正线,用脚步丈量着山高水长。一向以记忆力为傲的老司机刘溧却对赣闽毛细管般的小路无可奈何,他苦笑着说:即使有兄弟单位的车在前方带路,也经常转个弯就迷失在茂密的植物和相似的小路间。最惊险的有次爬山路,细雨迷雾,泥湿路滑,本来就印象模糊的小路更是怎么都找不到了,最后竟是凭着路上轮胎的印记才勉强摸到现场。
如果说羊肠小道尚且可以让巡查车勉强挤过,那么正在施工的隧道只能人力前行了。未完工的隧道噪音大,空气污浊,加之赣闽地区多雨少晴,一尺深的积水坑随处可见。为了精细把握细节,保证施工质量,工长夏辉带领两名技术员扛着30米长的高压压电缆对所有隧道内的过轨一一试穿排查。夏工说,最难忘的要数梅花山隧道,全长13.8公里,车只能开到一半,剩下的路他们只能扛着电缆咬着手电深一脚浅一脚的缓慢前行,遇到过轨处就要停下来比对试穿,几公里的路程硬是要走上整整一天。明月高挂,三个带着安全帽的“泥人”才精疲力竭的从黑洞洞的隧道中挪出来。
如果说寻路和试穿是凭经验硬标准强体力的技术活,那么和站前单位打交道绝对是拼技术比耐心练口才的“攻坚战”。由于一些施工标准和设计细节的差异,一些站前单位把排查组提出的问题当做“找麻烦”,可是如果这些问题隐去不言,那么真正等到四电专业施工时这些问题点又要返工,所浪费的时间、人力、物力和延误工期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一遍一遍的巡查、沟通和互助竟使电力先遣队和站前单位的师傅们都成了熟人,现在,站前单位都盼着他们过来,相互交流专业领域的技术和经验,为今后的联系与配合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赣龙电力先遣排查组的英雄们只是千千万万平凡却伟大的中铁队伍的缩影,为了祖国的建设,他们上山入地,他们苦中作乐,为了铁路的顺利开通,他们殚精竭虑,精益求精,他们是新世纪的铮铮男子汉,响当当的“中原铁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