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军运调度、特运调度。调度人员实行倒班制,白班从早8点到晚8点,夜班从晚8点到早8点,24小时随时有人盯控。

正是这种高度集中统一、合理利用资源统筹分配的制度,保证了全国铁路网的安全运行。

<b>用科技提效率

</b>近年来,铁路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级运输调度主要使用信息化手段来指挥行车,保证旅客列车安全、正点,保证货物列车高效运行。调度信息系统主要分为TDCS行车调度指挥系统、TDMS运输调度管理系统、CTC调度集中系统、PSCTA牵引供电及电力远动系统、5T车辆运行监控系统。

在运用信息化手段之前,各铁路局调度员都是用铅笔和尺子在纸上绘制当天的列车运行图,图纸有办公桌那么大,当班12个小时正好画满一张图,图纸大而厚重、不易保存。当时的调度指挥工作没有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的支撑,高度依赖调度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记忆能力,难以做到对调度组织的实时监控和准确合理调整。

有了信息化手段之后,每位调度员面前的电脑上均显示列车运行图和调度监控系统界面。在列车运行图上,横向线条代表车站,纵向线条代表时间,坐标轴中间的每一条斜线代表一趟列车,斜线中的红线代表客车、蓝线和黑线代表货车。每趟列车在几点几分到达哪个车站以及正晚点情况均有显示。列车运行图具体的实施结果还能够通过调度监控系统显示。在调度监控系统中,车站站名、列车车次、道岔号码、车站股道及占用情况,区间信号机显示情况、区间及车站列车运行情况,车站列车及调车进路排列情况等均可显示。

近年来,高铁动车组列车大量开行,对铁路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技术上,高铁动车组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要求更高。比如,许多既有线采用传统手段扳道岔,高铁动车组全部采用CTC调度集中系统根据进路序列指令实现道岔自动转换,并可实现电脑远程操纵。高铁动车组运行速度高,发车间隔时间短,正点率要求高,这就要有比指挥普通客车更高标准、更精细化的运输调度指挥。同时由于动车组套跑交路较多、循环使用率较高,一趟列车晚点极易造成其他套跑交路列车循环晚点,不但影响旅客正常出行,也会浪费铁路宝贵的运输资源。

目前,全路每天约有5000列客车 (其中包含约2700列动车)和20000列货车同时运行。正是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了如此庞大的运输网络,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铁路的信息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运输效率、效益也会越来越高。

<b>应急处置水平不断提高

</b>近年来,在科学调度指挥下,铁路整体应急处置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兑现了对旅客、货主的服务承诺。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地震发生当天,铁路总公司就要求全国铁路各单位立即行动起来,加强运输组织,一切为抗震救灾让路。铁路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挥铁路集中统一指挥的优势,及时开行救灾专列,并按照 “特事特办、快装快运快卸”的原则,加强对转运伤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组织,确保了运输安全、畅通和快速。

铁路总公司调度部门迅速反应,立即发出调度命令,指挥成都铁路局昆明铁路局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内六、成昆铁路相应区间进行封锁,扣停在途列车,组织人员对线路、桥梁、隧道进行安全检查,排查可能受影响区段的桥梁、隧道和路基情况,全面检查山体隐患、线路设备,确保行车安全。

昆明局、成都局调度所随即成立抗震救灾调度指挥台,有关领导和调度人员24小时不间断指挥,保证转运伤员和救灾物资随到随运。由于救灾物资从全国各地发出,一旦民政部门或者其他单位提出运输申请,调度命令则要求相关站段优先选配好车辆,保证车等货而非货等车;做好货物上站前准备,备好人员、机具等,保证救灾物资能第一时间装车;提前备好机车,运行中加速放行,中途不进行解编作业,用专列的形式直达灾区。

在这种分秒必争的关键时刻,铁路部门集中统一指挥的优势显现出来。铁路运输调度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