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裁缝,大家一定会联想到裁缝店里手压一张布不停穿针引线、缝缝补补的人。他和他们一样每天都在缝补,只是他缝补的对象是火车。
他叫徐道春,42岁的他子承父业,已经在铁路上工作了20个几个春秋,目前是成都车辆段检修车间铆电班的一名熔接工。他曾经出色地当过货车检车员、车辆调度员,他不断拓宽自己的工作领域,成为了一名气割、焊接能手,在铁路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他也凭借对工作的执着和进取,铸就属于自己的铁路梦。
2011年春运时,他从成都东车辆段调车班调到成都车辆段铆电班,成为一名熔接工。工作一开始,老徐就表现出刻苦好学的作风,有问题就向比自己小的师傅求教,还利用工余时间钻研技术。由于从未接触过气割、电焊作业,他的速度总是很慢,影响了工作效率。随后,这位“工作狂”每天第一个到达生产现场,把废料一块块进行熔接,只要是废铁,他都会想方设法地进行焊接,还让大家给他打分、提建议。人家休息的时候,他总是蹲在那里不停地琢磨自己的“废铁宝贝”。他努力的学习、探索,只想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做精做好,成为一个技术能手。
很多工人,都只想干好自己的分内活,但徐道春总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大家很不理解他每天忘我的工作究竟为了什么?
“现在的铁路工作,和几年前完全不一样,技术的飞越、产品的升级,如果自身不学习,一定会落后,甚至被淘汰。”在他看来,多学一门技术,对自身和单位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就是凭着这样的毅力,徐道春不断发掘自身潜能,掌握了气割、电焊技能,在工友眼中,他就是一个“复合型技术能手”。他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工作中总是见不着面,总是背对着你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戴着帽子、墨镜、口罩不停地气割、焊接、打磨、丈量。下班后,当他摘下这“三件套”,黑色的尘埃是他口罩上和脸上的“勇气勋章”。腰上的伤没有使他退却,匆匆地从医院上了点药又投入到工作当中,他说,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小事,影响生产。他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憨厚、勤奋、朴实,总是带着憨憨的笑容。工作时,他是热心肠,只要谁有困难,他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大家有时开玩笑说:“只要有老徐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他就是我们的顶梁柱!”
这就是一位普通的铁路工人,他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铁路未来之花,用他的青春和热血追求着伟大的铁路梦。他正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他是一名优秀的火车“裁缝”。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