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腾
两年前,定职培训结束后,我们这些新入路的青工都坐在教室里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工长前来“认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我的工长韩宝明。
提起韩宝明,车间没有人不说他能干。韩工长个子不高,嘴上两撇别致的八字胡衬得他格外精神。我们私下里偷偷地尊称他为“老韩”,不是因为他老,而是因为他的资历——1981年就参加工作的“老韩”,光工龄都比我们的年纪大。看着他一身干劲用不完的样子,我常常会忍不住琢磨,是什么让“老韩”对干了30来年的工作依旧充满了激情?“今天我竟然把‘老韩’跟丢了!”同事小吴完工后苦笑着对我们说。小吴是跟我们一起入路的高职生,他说完后大家都笑他太笨,可是我没有,因为我也曾经跟着“老韩”干过活,见识过他那种雷厉风行的风格。
那是一个下午,硕大的太阳照得我睁不开眼,在股道间可以看见一波波的热浪涌动。我当时的工作是配合“老韩”处理入库列车的漏电故障。说是配合,倒不如说是观摩,因为刚入路的我在车电故障处理上还是个“菜鸟”,压根帮不上什么忙。只见“老韩”车上车下不断更换着工作位置,嘴里还不歇气儿地介绍着各项操作的目的,好像对各个故障点已经了然于胸,现在只是做前期准备似的,不一会儿他的衣服就被汗水打湿完了。我站在一边有种内疚的感觉,“韩工长,你看我能做点什么?”他抹了一把脸对我说:“这次喊你出来就是让你看一下类似故障的处理方法。”说罢转身往下一辆车走去。“让我动一下手岂不是学得更快?”我一走神,抬眼就看不见“老韩”的人影了,我赶紧撒腿追去,差点被他“甩脱”。
空电班职工有近五十人,“老韩”最重视的却是我们这十几名新参加工作的高职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成铁的未来。”为了让我们学好技术,“不被耽误”,他总是挑最好的师傅“一对一”地带我们检修车辆。
在班组的茶炉间有一台将要报废的电茶炉,这是“老韩”专门为我们提供的“实习设备”。他在空闲时间将其修好,然后再人为制造故障,以此来教我们学习故障处理方法。有一天夜班看慢车,我很幸运地跟他一起值班,完工后我看没事做,就想拽着他到茶炉间教我电茶炉的维修技能。他没有“应邀”,反而向我问起电茶炉的工作原理,我含含糊糊地回答着,他听完后明白了我的水平,就开始从各配件的功能到工作原理由浅入深地为我讲解起来。为了让我有更清晰的认识,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一大堆的图,听得我简直入迷了。最后“老韩”郑重地提醒我:“如果你还不懂这个东西,就先不要急着去碰它,因为这样做危险极大,一定要彻底在理论上将它学透再去实作。”听了他的话我瞬间明白了,当初他为什么只让我站在一旁看他处理漏电故障,原来这是为我的安全考虑!由衷的佩服和感激之情涌上我的心头。
在“老韩”的悉心培养和支持下,两年后我们这十几名“幸运儿”中有三名获得了“全局青年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我们所在的空电班这两年也先后获得“全局标准化班组”和“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年过半百的“老韩”,两鬓已经长出斑斑白发,屈指算算,再有八年他就退休了。工休闲聊时我问韩工长,这八年还想做点什么?“老韩”爽朗地笑笑:“还不是把自己的工作干好,把我们的车看好。”我还想问点什么,又没有问,一直放在心底的问题,突然间找到了答案:30多年来,让老韩对工作激情不减的,不是荣誉更不是名利,而是他内心深处对铁路的那份执着和热爱。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