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冯瀚冉 通讯员 付东思

人物名片:

把岗位标准与岗位责任完全融入生产过程,并形成确保安全生产的岗位秘籍,是一名职工自觉践行路局企业文化员工行为准则(“爱岗敬业、勤勉尽责、团结协作”)的生动诠释,也是一名职工以路局企业文化理念将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落实到自己岗位上,切实当好岗位安全责任人的具体体现。作为成都北车站货检车间四大班货运总调度员的洪杰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责任。

洪杰,男,汉族,中共党员,42岁,大专文化,1992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货检员、货检总调度员等职务,现任成都北车站货检车间四大班货运总调度员。他先后获得2009年原铁道部技术能手,路局技术能手及“十一五”建功立业竞赛先进个人,2011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至2013年全路创先争优标兵,2014年火车头奖章等部省、局级荣誉,是车站现场不可或缺的技术人才。

洪杰,一名普通货检员,18年如一日,从没有漏检一辆车,从没有发生过一起事故,他靠的就是六本“货检秘籍”。

8月5日8时47分,原本这时应该是刚上完通夜班的职工们回家休息的时候,可摆放着各式各样“高大上”监控设备的宽敞货检车间监控大厅里,刚值完夜班的货运检查总值班员、带着黑色框式眼镜的洪杰正一手捧着笔记本,一手托着下巴思考。

被洪杰视为“货检秘籍“的笔记本详尽地记录了他13年货检岗位的经验与教训,特别是他独创的“三到五看法”和“人机互控五步法”已经成为货检人运用的实战“宝典“。这样的6本”货检秘籍“在手,使得他自2012年以来在成都北站成功处理卸载不良货车近万辆,应急处置货车装载加固严重隐患56起,在大大提高检车准确率的同时,还让货主们看到了铁路货运的服务品质和效率。

乍眼一看,洪杰心爱的“货检秘籍“与成都北站党委印制的工作笔记本没什么两样,隐隐约约映衬着编组场全景的乳白色背景封面上,“工作笔记”四个棕色的字朴素而端庄,右手边微微卷起的书角正是他长时间翻动的痕迹,“货检秘籍”里一笔一划地记录着他的锤炼历程。

饱经风霜终成卷

1992年,一路“铁”字头学校毕业的洪杰子承父业,进了铁路,可由于专业不对口,除了从父亲口中了解些铁路生产知识外,他并不懂太多。每当师傅问起专业知识时,他只有摇头叹气,那时他被师傅和同事起了个外号——“不靠谱”。

在一次青工座谈会上,车站领导一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刚入路,且成长方向并不明确的洪杰。为了弥补差距,他给自己定了一条铁规,不论是规章制度还是技术方法,都必须要用本子来记录,而要想懂得更多、更难、更深奥的业务知识,必须去现场实作、实训。

于是他主动向车间领导请示,表明去现场接受实作训练的意向。由于他的执着和坚定,车间主任只好允许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外勤学习货检员。从那以后,货检车间就多了一个本不离手、笔不离记、嘴不离问、脑不离思的货检员。那时候的“货检秘籍”还仅仅是一册小本子,甚至是一张随手扯下来的小纸片……

平时的洪杰就是用他独特的执着对待工作,所以他随时都拿着一个小本子,无论是车体的重要数据,还是特殊车体的注意事项,甚至是路局文件规定中相对应车体,他都及时地做好特殊符号,待事情处理完毕,他会把核心和经验再次记录于他的“货检秘籍”之中。

时光荏苒,他记录“货检秘籍”的习惯一坚持就是十几年,“货检秘籍”逐渐整理成了现在的6本,而洪杰一直以较真的心态和高标准对待自己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货检工作方式也逐渐智能化起来,可他觉得检车的方法和技巧却不会改变,工作中的他很爱跟自己较劲,常翻阅对比“货检秘籍”里的记录,把实用的方法延续下来,用成功的案例反证当前的处理方法。多看一眼、多想一点,只为用几个小时的较真换来几十个小时的安全,这便是他一直追求的信念。“这是我在从事货检工作这么长时间里,写的第6个本子了。瞧!虽然目前这些本子只是我的‘半辈子’,但是后面还有更长的路需要我去书写、记录,将来好把这些经验、技巧传授给青年职工。所以我必须得随身带着,也必须坚持写下去!”面容疲惫而不忘在本子上归纳总结的洪杰一边翻着他的工作笔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

安全货检好帮手

翻开洪杰的“货检秘籍”,大多数记载的是货检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上面还记载了他自己曾经总结的经验、教训以及特殊的作业方法。浏览着笔记本上的一页又一页,仿佛走进了一条属于洪杰的故事长廊:

一次夜间值班时,由于监视器采像设备的像素有限,夜视效果不佳,工作人员必须目不转睛,集中精力看显示屏,以确定列车是否安全。当一辆立装卷钢的敞车通过屏幕时,洪杰发现敞车边缘有微微亮光,而其他的同事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可依据多年的经验,他感觉这个现象绝不正常,判断是立装卷钢下面所铺的稻草垫所致,如果有明火引燃,其后果不堪设想。洪杰立刻组织值班货检员带着灭火器赶到现场,对问题车辆进行检查,发现有一名爬乘人员因为天寒在车内生火取暖,值班人员立即熄灭明火,将爬乘人员交派出所处理,最后排除了这次隐患。

正是因为在安全方面多了那么一点敏锐,才让洪杰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朝着更加仔细的方向发展。认识到这一点的他为了以后更好、更方便、更有效地进行经验传授,于是在“货检秘籍”上重重地添了一笔。

顺着一行行往下阅读,笔记本字里行间的这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要是关系到安全,就算不是属于自己职责内的事,也必须带有责任心地去做。

曾经有一次在检查货车时,洪杰发现装有散装货物的列车的车体外部残留着少量石子,顿时惊出了他一身的冷汗,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石子,如果在高速运行的情况下飞起来,与打出去的子弹一样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在运行区段内如果遇到交汇的高速列车,尤其是动车,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了确保列车安全,他立刻带领货检值班员们一车车地清理,车顶、车帮、车钩等处处都扫了个遍,而那些清扫工具无法到达的地方,洪杰便取下手套,带头用手指去抠,将石子一点点地清理干净。

这样的故事在洪杰所记录的“货检秘籍”里不计其数,正是因为他在业务上的一丝不苟,以及对安全的那份敏感性与责任心,同时不忘温习和总结自己“货检秘籍”上的经验、方法,让他时刻保持高标准、高要求状态,才能保证成都北站多年来取得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优秀成绩,他也因此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火眼金睛”。

使用秘籍显神威

“工作一忙完,他总爱在‘货检秘籍’上‘涂画’一番,如今他的‘货检秘籍’已经成了我们大班的‘私房菜’,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说起洪杰的“货检秘籍”,他的同事们总会津津乐道地夸赞一番。

因为成都北车站货检车间每日检车数量庞大,对于车号、车体等情况的掌握不能做到绝对的“随问随答”,但是有的时候货车过得很快,如果回去查验又不得不要求货检员们说出是哪趟车,以及车上装了些什么。

洪杰在“货检秘籍”中总结的特殊符号方法,如三角符号、圆形符号等很快就在同事之间使用起来,迅速代替了对不同类别车体的记忆,甚至可以精确到车号,大大提升了货检的工作效率。

“刚来的那会儿,我就被成都北车站日均办理14000余辆车的任务震住了,自己连检查车辆应该从哪些地方开始都不知道,直到‘偷瞄’了师傅的‘货检秘籍’之后,才有所顿悟。比如敞车的边门、门搭扣、中门的上下插销等,因为这些部件如果没有封闭牢固,在高速运行下,车身左右晃动会导致它们松动或者敞开,为了避免撞坏沿途的信号机,凡是车辆锁闭的部件都必须多加留意。说真的,师傅他老人家‘货检秘籍’上总结的东西太有用了,只是借鉴了一点,我就已经受益匪浅了!我现在也在坚持学写自己的‘货检秘籍’,不时地还会去他那儿‘取经’,指不定还有超过他的那一天!”洪杰的徒弟江永成说起师傅的“货检秘籍”就竖起了大拇指。

旅游业搭乘高铁快车图片新闻【绵阳工务段】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