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常宏 本报通讯员 缪建华

“在段网上,晒出11个权力部门91个岗位20项权力;制定268条廉政防控措施,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和关键岗位人员廉政从业行为规范,张贴在关键岗位人员办公室的墙上;为关键岗位人员发放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内容涵盖14个新出台的廉政风险内控制度文件。”今年以来,柳州工务段推进廉政风险内控机制建设,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关键人置身阳光下。

柳州工务段以 “防止个人说了算、防止权力滥用、防止权力不阳光”的“三个防止”为主线,全面聚焦权力和手中有权的人,扎实推进廉政风险内控机制建设,构建起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现已初步取得成效。

“摸清底数,晒出权力和手中有权的人,让有权之人直面阳光。”这是柳州工务段给党风廉政建设开出的第一剂良方。

该段以管钱、管物、管人、管工程等权力较大、廉政风险较高、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科室为重点,采取科室自查、领导帮查、纪委细查的方法,找出了物资设备采购权、新设备验收权、零小工程发包权等20项重要职权。他们通过科学界定每项职权的名称和内容,为每项权力编号,编制权力清单目录,精心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制作了145张权力运行流程图。通过晒权力,大家一目了然地掌握了重要岗位的职责范围,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该段推进廉政风险排查、分析工作,科学划定了91个廉政风险岗位193条风险事项。他们根据权力的重要性、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等因素,将全段91个廉政风险岗位细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针对关键岗位人员工作职责范围,因人而异、因岗而定,制定了268条廉政防控措施,保证各项权力处于阳光下。

“我们构建廉政风险内控机制,旨在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柳州工务段通过建立环环相扣的教育、预防、保障、监督、究责机制,使权力运行日益规范化。

建立 “不想腐”教育机制。该段每月编印 《廉政案例教育每月一读》手册,编发廉政资讯手机报,让关键岗位人员经常受到教育;重要节日前夕,该段纪委下发通知,提出廉洁要求,并与关键岗位人员面对面交底;出台了关键岗位人员廉洁教育和提醒制度,每年组织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网上廉政考试、接受廉洁警示教育、撰写廉政体会文章、接受组织廉政谈话,强化了廉政警示效果。

建立 “不愿腐”预防机制。该段制定了关键岗位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规范了领导班子成员、关键岗位人员32项廉洁从业行为,并张贴上墙,时刻告诫大家守住底线;每年按比例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轮岗交流,今年已对23名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了调整,规避廉政风险。

建立 “不易腐”保障机制。该段制定了重大敏感事项集体议事规则、运输成本项目预算管理办法和关键岗位人员廉洁指数评定办法,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政行为进行动态预警。今年以来,2名中层干部因被评不廉洁分别受到降职、降级并调离科室关键岗位的处分。

建立 “不能腐”监督机制。该段精心研发了廉政风险内控机制信息平台,并通过单位内网公布信访举报方式,多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制定纪检监察组织对物资设备、零小工程项目采购监督检查办法,凡超过5万元的单批次物资设备采购和工程预算超过30万元的零小工程必须由段纪委审核签署意见,否则财务部门不办理转账手续。今年以来,通过权力监督,4名干部受到通报批评和经济考核。

建立 “不敢腐”究责机制。他们制定了廉政风险内控机制满意度测评办法和检查考核与责任追究办法,通过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在全段范围内通报,严肃追责。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廉政风险内控机制的成效逐步显现,权力运行日益规范,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今年以来,该段有9人主动上交红包5.8万元,11人拒收红包2.25万元,11人主动上交高档酒、香烟、茶叶和土特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