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主任,就差2毫米,大半夜的也看不清楚……”“2毫米也不行,这个开口必须按照标准进行调整!”刘国庭大手一挥,打断了施工人员的解释。“老李,咱们都是搞电务的,信号设备就是要精细到毫厘,尤其是新设备,必须一开始就让它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刘国庭话语里透着一股严肃。
呼准线新增二线施工中,呼和电务段呼准车间承担着托克托到周家湾段信号设备的验收工作,管内设备数量多且验收大都在夜间进行,大家都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反正开通后还要进行精调。可副主任刘国庭是出了名的认真,他坚持对每一根配线、每一个螺丝、每一处限界都要仔细检查、反复测量,任何与设备标准有出入的地方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为此,没少跟施工单位“较真儿”。这不验收耿庆沟站新增液压道岔时道岔开口测量值是163毫米,与标准值相差2毫米,刘国庭要求施工单位现场调整,而这样的场景已经上演了不知多少次。
7月23日深夜,整理完一天施工资料的刘国庭刚刚睡下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起,托克托站X3信号机H灯发生主灯丝断丝报警。接到通知,刘国庭和工区值班人员立即赶到车站,仔细分析现象,检查电路,判断LED发光盘特性不良,更换后设备恢复正常,整个处理过程用时5分钟,没有影响列车运行,刘国庭娴熟的业务赢得了车站人员的掌声。
1999年刚参加工作时,铁道信号专业毕业的刘国庭原本以为工作起来一定可以游刃有余,可现场作业与书本知识发生碰撞后他才发现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从小好胜要强的他跟自己叫起劲来,第二天他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表,上班时他形影不离地跟着师傅作业,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打破砂锅问到底;下班后,工友们三五成群地回家了,他却手捧图纸和《技规》等专业资料跑到施工现场观察设备,慢慢掌握了设计图纸审核、电缆配线及室内焊线等电务大修工作要领。第二年,这个22岁的小伙子就开始了他的独立作业,并多次在大型施工中担任技术负责人,还先后获得铁路局技术比武第一名、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铁路局技术能手称号等荣誉。2010年萨拉齐盛华站施工中他就处理各种故障50余起,解决了大量技术疑难问题。2011年进入段技术科工作后,参与编写了《车站与区间信号设备维护管理办法》《电缆维护管理办法》等专业书籍。从最初的技术“菜鸟”,到如今的业务“大拿”,床头一本本笔记见证了他的华丽转身。
2013年刚担任呼准车间副主任时,刘国庭因为工作“较真儿”没少受老师傅揶揄。随着铁路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信号设备检修工作也需要精益求精,可车间有些职工对零误差的要求有抵触情绪,觉得呼准线又不是正线,设备检修差不多就行,仍按老样子干活,对待工作一向一丝不苟的刘国庭看不下去了。分管安全的他跟这坏习惯叫起了劲,在每次的车间交班会、班组施工会都要对近期管内设备质量进行细致分析,找问题、讲方法,引导职工理解产生设备故障隐患的根源在于作业不够精细,使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深深扎根在职工心中,职工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车间设备质量也上了一个台阶,职工们对他的工作越来越认可。
“工作,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好,要干就一定干出样!”这是刘国庭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十几年来他时时处处用严肃、踏实的工作态度诠释着自己的信念,“将‘较真儿’进行到底”。(左伟青)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