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公元2000年最后一页日历和雪花一起飘落的日子。十五局集团一台电力机车正式驰骋上从塞北神木到渤海湾黄骅港的千里运输路线,参与神华铁路的煤炭运输任务。从中国第一产煤大县神木,到能源输出大港黄骅港,钢铁长龙一路向东,跨越蒙、山、陕、冀四省,把煤炭资源源源不断地从塞北输送到海港,再转运到祖国的南方和海外市场。车轮铿锵,风雨无阻,至2014年6月30日,已经实现安全运输4928天!经过14年的艰苦实践,运输产业已成为十五局集团产业结构中强有力的板块之一,更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
织密运输安全线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根本。在采访过程中,笔者从每名采访对象的口中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安全”。六公司副总经理汤军红和王彦波,分别兼朔黄、包神运输处处长和神朔运输处处长,他们对运输安全的认识更为深刻。汤军红把安全工作总结为五个到位:思想到位,执行到位,激励到位,投入到位,学习到位。王彦波的口头禅是:如临深渊,如坐针毡,如履薄冰。二者虽表述不同,但本质意义都是筑牢安全“防火墙”,密织运输“安全网”。
据王彦波介绍,为保证安全行车,神朔运输处首先建立了8项安全台账,覆盖了运输生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制度上加大安全卡控力度。
其次是规范司乘人员的行为,颁布《岗位评分标准》,加大奖惩力度。神朔运输处副处长陈超介绍,“改变安全管理‘罚’字当先的做法,执行高罚高奖,罚是为了预防,奖是为了激励,提高了职工工作责任心,促进了安全生产。” 只有惩罚没有奖励,就无法真正调动职工积极向上的安全意识,神朔铁路运输处对于全年未发生任何违章的乘务人员在每年的职工大会上予以通报表扬并实行现金奖励,司机奖励3000元,学习司机奖励2000元,为全处青年员工树立了榜样,激发了大家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是定时定点进行座谈会诊,排除安全隐患。神朔运输处党委副书记曹海峰说,每天早上7点开交班会,对前一天的情况进行碰头。晚上17点再次碰头,对线上当天的问题与运行状态、人员情况进行分析,加大杜绝安全隐患的力度。这种每天两次的碰头会,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年365天,没有缺过一天。”
第四是从源头抓起。朔黄运输处的金牌修理工老尚说,“接车这一关很重要,我们不能把有毛病的机车接回来。如果机车带病过来,麻烦就多了。所以要把问题解决在出厂之前。” 接车是把隐患杜绝在出厂前,而机车检修,则是把隐患解决在行车前,因此检修保养对机车安全运用至关重要。事关行车大事。
第五是完善监督制度,建立风险评估档案。他们对干部职工安全考核采用“双向收费”的方式,车间管理干部与行管干部、行管干部与司机长、司机长与司机、司机与学习司机,逐级实现“一对一”、面对面的管理,上下结对,建立个人风险评估档案,一人出现问题,责利共担。
由于在安全行车问题上心灵首先抵达,意识一马当先,措施紧紧跟进,制度层层织密,截止目前,安全运输将创5000天大关,年运量由2001年的15454多万吨公里增加到2013年的近30000万吨公里。
为此,十五局集团明确提出,要把“运营维护板块”作为企业产业结构的八大板块之一,要求六公司立足“做大运输”的战略发展方针,扩大主线运营机车的运营规模和能力,全力打造中国铁建系统最大的铁路运营维护商,努力实现在神华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牵紧人才生产线
千里的运输线,既是创效线,更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十五局集团六公司从14年前的9名 “土八路”,到现在拥有1000余人的大团队,其中正式职工664人。随着铁道兵时代的第一批运输司机逐渐退出舞台,“铁一代”人数在减少,加上近年来受各大城市地铁开通的影响,铁路运输人才显得尤为紧张。于是,从全国各大专业院校广招人才就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2008年至今,已经招收了500多人。
朔黄运输处党委副书记唐成自豪地说:“运输人才是折腾出来的,考试、检查、考核一项都不能少。从最基础的工作业务,到站长、部长以及司机,一般需要3-5年的培养期。人要是经不起折腾,成不了气候。”。
那么,究竟怎样进行“折腾性”培养呢?导师带徒是他们的办法之一。
每年,他们调配思想品德好的、业务技术过硬的师傅帮教,由机车司机带学习司机,学习司机带新学员,做到“专人专带”。在培训方式上,打破传统模式,讲求灵活多样、因人施教,将不同作业内容、教学方式相互穿插,通过视频、图片、模拟现场,操作演示、当场解答问题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职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行车应变能力。
尊重、关心、爱护,是他们留得住人的第二个办法。内燃机车队长武铁莹说,这些年轻员工在家里是父母的宝贝,在单位就是企业的宝贝。我们不仅是他们的领导,更是他们的兄长,有责任有义务关心他们。”他举例说:“我们有个年轻的副司机叫张凯,23岁,去年冬天在肃宁北接车时,半夜零点突发急性阑尾炎。当时我正在肃宁开会,接到电话后,我立即与唐成副书记赶到医院,一直等把张凯手术做完,安顿好,把替班的司机也交代好我们才离开。”
这种尊重与耐心,换来了队伍的稳定与和谐。运输处被誉为“队伍最稳定、安全最平稳”的双稳单位。近五年来,他们共完成电力机车载重2603078 万吨公里;内燃机车拉重44555列,对位63687列,排空1532列。管内共接发列车940890列,万吨接发37986列,在不断发展中营运能力大幅提升。
要真正留人,还是要靠企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壮大,给职工提供发展的平台,营造施展才华的空间。这是他们培养人才的又一个办法。
汤军红说,为了运输事业的发展,我们在坚守现有市场的同时,紧紧跟踪神华的甘泉铁路、巴准铁路、准池铁路等几条新线的建设和招标运营情况,努力拓展新的运输市场。再就是抓住既有运输线的万吨扩能机遇,争取多上机车,提升自身运力。目前,从当初6台二手内燃机车起家,发展到现在,仅神朔运输处就有16台电力机车,4台内燃机车,算上朔黄运输处的机车,共计40余台。同时,从2001年接手朔黄铁路临管运输车务管理的单一业务,发展到机务、车务、工务、港口调车、机车检修、机务折返段的机车整备、机车调度及乘务员出退勤等市场领域,以及内外勤工队、地勤整备等市场领域。
今年6月11日,一列由HXD17137交流机车牵引的列车,伴随着清脆的汽笛声,由肃宁北站徐徐驶出奔向神池南站方向,这标志着神华新型八轴大功率电力机车在朔黄铁路上线正式投入运行,为朔黄公司要求的3.5亿运量目标增添了新的生力军。
新的蓝图正在绘就。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他们将继续远航。
打造千里文化线
车行千里,走的是一条安全运输线,也是一条人才生产线,更是一条且行且温暖的文化线。笔者从采访的实例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文化的温度。
汤军红介绍说:“当初临管运输真是太难了。困难重重,条件艰苦。没有站房,我们就搭帐蓬。没有电,晚上风大,蜡烛都点不着,就打着信号灯抄写调度命令。没有桌子,就趴在石头上写。没有扳道房,遇大风时,扳道员接发车上岗时趴下匍匐前行,到达接车岗时慢慢站起迎送列车。没有水,就从附近村子里挑水吃。”
现在,运输处在县城建起了漂亮的楼房,出门就是鸟语花香的广场,撩开迎春花的藤蔓,一条幽静的飘香小径直达运输处的院落。“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这条繁花似锦路宛如十五局铁路运输发展史的真实写照。
河间车站站长李正海与副站长邓礼成都是当年的铁道兵,从1981年入伍后在铁五师新管处从事铁路运输工作。李正海深有感触的说: “铁道兵时代的铁路运输与现在大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我们使用的是最原始的电话闭塞,现在是最先进的CTC调度集中控制系统。好家伙,原来要电话喊半天,现在坐在控制台的电脑前,动动鼠标就行了。”
他回忆当年组建铁运处时的情景,心情非常激动:“当时我已经40岁了,重新当学员,学习热情非常高,封闭训练了3个月,非常苦,非常难,硬是凭着军人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坚持下来了。铁道兵精神是我们的骨头啊!”
太师庄车站的副站长刘垚旭是铁运处第一批培养的调车员。他说,当年在黄骅港车站调车作业时,联合运输的国铁调车员提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被称为:“杂牌军”。但后来谁也没想到,“杂牌军”打败了“正规军”。
从神木北到神池南大约有270公里,活跃在这条线上的神朔运输处,地处黄土高原深处,沿途群山绵亘,沟壑纵横,机车需要穿越数十个隧道,进进出出之间很容易对乘务员的视野造成影响。而神池南境内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海拔有2500米,最低气温零下30-40度,又属于风口地区,每年仅6级以上大风就有60多天。所以该地民间流传着有“十年九旱,风大沙多”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
王彦波回忆说:“在这种恶劣气候下,调车组作业最为艰苦,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为了安全,他们的工装都是紧身装,冬天冷,夏天热,夏天不能穿短袖,因为需要徒手攀附车厢把手,车皮温度过高,容易出现烫伤、手脱离把手的危险情况;冬天的时候,他们扒在车上,就像一个雪人。狂风天气,煤土尘埃天气,他们又变成了非洲黑人”。
在铁运处几天的走访中,笔者一行接触到了各条战线上的女职工,她们分别从事着车务、机务、部科室等各项业务。笔者聆听她们的故事,感受她们的生活,体味她们的心情,有许多别样的感受。在朔黄沿线的5个车站,就有9名这样的女工,她们被喻为“九朵金花”。
曾被朔黄铁路肃宁分公司授予“巾帼标兵”荣誉称号的房晓莉,是河间车站值班员。2004年来到运输处河间车站,从清扫员、助理值班员到值班员,在行车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她说:“这个岗位很重要,高峰时平均六、七分钟就得接发一趟车,值班员的视线始终不能离开控制台的,一坐就是12小时,吃饭、上厕所的功夫都要找人替班盯控。不过,再艰苦我也喜欢这个岗位,因为这里也是我的家!”
是啊,这是一个艰苦的家,也是一个温暖的家。
王彦波对职工郑重表示:“我们要给远离亲人、独在异乡的员工一片情,一个家”。为了兑现这个承诺,他们不断改善员工的住宿环境、办公环境,完善教培设施,增加图书室,增加户外健身器材等生活设施,改善洗浴环境,每年对小区进行定期绿化和维护。细心地安排各包乘组配发方便面、挂面等食品。夏天配发茶叶、风油精、冰糖等;冬天配发棉衣、棉鞋……
运输处虽然不像施工单位流动性强,但也是两地分居的较多。运输处领导想尽一切办法,调换岗位,让夫妻职工既能干好工作,又能照顾到家庭,像这样通过岗位调整,夫妻双方同在一个站队的达到了12对。
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打造文化品牌,营造和谐氛围,通过新闻报道、诗歌、座谈会、QQ群、微博、飞信群、“导师带徒”和技术比武等各种载体,使企业文化“软实力”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运输处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 “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被中国铁建授予铁路运输处“工人先锋队”,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授予 “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连续两年被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十五局集团授予“先进集体”、“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
千里运输线上,闪耀的不仅是乌金的光彩,也有铁色情怀、铁兵本色。
后记:在笔者发稿前,由十五局集团六公司承担的巴新地方铁路小里程临管运输业务合同正式签订,前期3台内燃机车即将牵引着一列列煤炭资源在大板北至白玉都之间321公里的钢铁线上疾驰。据了解,该公司凭借在前期铺架中表现出来的优势,成功进入又一铁路运输市场,包含车务、列检、机务等方面100多人,临时开通10个车站,运输产业链条犹如钢铁线在他们脚下不断延伸……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