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理论部部务委员 吴臖

到巴山工务车间学习参观,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热衷于追求功利、物质,但巴山铁路人始终坚守在艰苦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实践着人生价值和追求,让我感到十分感动。结合我的一些思考,谈两点感受。

一是巴山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和写照。价值观是社会群体对社会事物是非对错的基本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字来概括。巴山铁路人长期安心山区、爱国爱路、敬业奉献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巴山精神让我们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并不抽象,一个个巴山铁路人的个体就是它的生动展现。把孩子栓在床上、把自己拴在桥上的曹美英,巴山婚姻介绍所所长管煜,钢筋混凝土工长解和平,以及以研究生刘玲为代表的新一代巴山铁路人,都充分体现着一种朴实、高尚的价值追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群体、这样一种精神,巴山铁路人才会把 “担心线”养护成 “放心线”,创造36年无任何安全事故的好成绩。

二是巴山精神是铁路工人的伟大创造。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的根基来自人民,国家血脉在人民,力量源泉也在人民。在巴山,我看到了职工群众中蕴藏的无穷力量。巴山铁路人提出,要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把创造性的工作和创造性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有句名言,他说:“家庭联产承包制是群众创造的,我们只是把它拿来进行了总结加工和推广。”同样,巴山精神也是我们基层一线铁路工人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的伟大精神,它值得广泛宣传和推广。

综合上述两点,我感到,巴山精神是厚重的、博大的。之所以厚重,因为它是从30多年的铁路发展历史中走来的,是铁路一线职工用汗水甚至生命浇筑而成,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之所以博大,是因为巴山精神内涵丰富,确实是一座精神的富矿,这种精神已经融入中国铁路总公司、西安铁路局的改革发展,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许许多多一线干部职工的实际行动,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