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樊康屹 本报 柴灿让

图为景生启在确认信号。王立军摄 

由他担当主控司机的3万吨重载试验列车的开行开启了中国重载列车的新篇章。担当司机21年来,他值乘的2000多趟列车趟趟安全,保持着机车运行零故障纪录——

人物素描:景生启,湖东机务段司机。2012年,他被评为全路优秀共产党员,并荣获火车头奖章;2013年,在全路机务系统技术比武中获得货运机车技能操纵项目第一名;201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月2日,由4台电力机车、320辆C80车辆组成的3万吨重载试验列车,以近60公里的平均时速运行在大秦线上。担当这趟试验列车主控司机的是被誉为 “重载司机第一人”的景生启。在他的身后,3971米长的试验列车犹如一条巨龙,穿隧道、过桥梁,驰骋在崇山峻岭间。此趟试验列车的开行实现了我国重载列车牵引总重从2万吨到3万吨的跨越。

1993年,从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毕业的景生启在湖东机务段开始了他的司机生涯。他的师傅朱建委告诉他:“开火车是个细致活儿,所有的指令和操作步骤都要准确,不能有一丝含糊。”从此,景生启一步一步地学、一点一点地积累。

大秦线上有52座隧道,重车线上连续长大下坡道长达98公里,变坡点非常多。在日开行90对列车的大秦线上,重载列车运行安全责任就落在了司机的肩上。

景生启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将重载列车开得像动车组列车一样平稳。大秦线上的每一个公里标和自然标的位置,他都烂熟于心。他能随口背出《技规》 《行规》等规章中的任何一条规定,被工友称为大秦线上的 “活规章”。

从6000吨、1万吨重载列车的单元牵引模式,到2万吨重载列车的“1+2+1” “1+1”模式,再到3万吨重载试验列车的 “1+1+1+1”牵引模式,每一次中国重载列车的更新换代都会给重载司机带来新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景生启以科学的态度超前分析,研究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2003年,大秦线试验开行组合万吨重载列车,景生启被选拔为首批组合万吨重载列车司机。2006年,他又以优异成绩成功竞聘2万吨重载列车主控司机。2014年,他再次被选为3万吨重载试验列车的主控司机。

在3万吨重载列车的静态和动态试验中,他白天搜集数据,将每趟车的给流和退流地点、制动时间、制动地点等全部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晚上,他一个人整理资料,一米一米地计算制动地点,一秒一秒地修正制动时间,修改、试验,再修改、再试验,不断优化操纵方案。

3万吨重载试验列车在长大下坡道运行时,平稳操纵难度是最大的。景生启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计算出每辆100吨重载列车在长大下坡道上的下滑力达204吨之多,但每台和谐型机车再生力允许限值仅为40吨,主控机车再生力合计也只有80吨。为消除剩余124吨的下滑力,景生启结合不同车型、车底、制动力等情况,细心琢磨,充分实践,针对化稍营至涿鹿、延庆至茶坞间的关键长大下坡道,总结出了 “分步操纵法”。司机运用此方法操纵列车得心应手,称其为 “生启治坡法”。

智慧的火花总是在一番又一番钻研后突然闪现。为平稳操纵3万吨重载试验列车,景生启总结提炼出 “早给、少给,早撂、少撂”的 “三段给、退流法”,以及 “列车头部上坡给再生、头部下坡退牵引”的操纵方法。司机运用这些方法,能够始终给列车一定的动力,克服长达4公里的列车自然溜行惯力,使列车车钩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减小冲击力,避免了长大重载列车分离、断钩事故的发生。

湖东机务段运转车间副主任李海龙说: “景生启总结提炼出的方法抓住了操纵要点,很实用。他最大的特点是善于钻研和思考,用严谨、科学、负责的态度在工作。”

由他担当主控司机的3万吨重载试验列车的开行开启了中国重载列车的新篇章。担当司机21年来,他值乘的2000多趟列车趟趟安全,保持着机车运行零故障纪录。

景生启说, “现在的大秦线已经同我刚上班时的大秦线完全不同了,操纵重载列车得靠脑子、靠智慧、靠学问。将来的大秦线肯定还要发生巨大变化,我感到最重要的事,还是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编辑感言

工作需要用心,更需要用脑。

随着铁路快速发展,电气化铁路开通,电力机车全面投入运营,牵引动力不断更新,重载列车开行,这些对司机的操纵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景生启认为操纵列车得靠脑子、靠智慧、靠学问。为平稳操纵3万吨试验重载列车,他总结出了“分步操纵法”。为避免长大重载列车分离、断钩事故的发生,他总结出“三段给、退流法”。

用心工作需要我们爱岗敬业,履行职责,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用脑工作需要我们勤于动脑,坚持创新,追求精益求精。只有我们带着头脑工作、带着思想工作、带着智慧工作,以严谨科学、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投身铁路建设事业,才能更好地为铁路科学发展做出贡献,才能肩负起兴路强国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