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岁月如歌,50年春华秋实,50年迎来送往,50年载北承南。2014年4月1日,被誉为云南省铁路 “心脏”的特等编组站——昆明东站迎来了自己的50岁生日。

在历史的长河中,50年只是悄然一瞬,而对于昆明东站人来说,包含着多少艰辛磨难。

50年前建站时,昆明东站只是一个仅有5股半道,职工37人,日均装11.4车、卸40.8车的小站。经过50年的扩建发展,这个站发展为单向混合式三级四场,占地3670亩,建有双推单溜全自动化驼峰1座,有驻站调车机车10台,在编组场有24条调车分类线,有了 “十里编组站”的美称。

昆明东站步入了全国铁路主要编组站和大货运站的行列,承担沪昆、成昆、南昆3条干线到发列车的解编作业,日均办理车数8169辆,年货物发送量836万吨,年货物吞吐量228237万吨公里。这个站成为云南省大宗物资的主要集散地,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及边疆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昆明东站以 “大站要做大贡献”的气魄,快解快编、多拉快跑,确保了省内汽柴油、煤炭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供应,为具有云南特色的橡胶、烟草、黄磷等支柱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运力支撑,将居民的日用百货送进千家万户。2013年,这个站周转粮食390万吨、石油230万吨、钢材370万吨。

2011年1月15日,昆明铁路局调整生产力布局,王家营西、金马村、羊堡3个中间站划归昆明东站,这个站由原来的单一性质的编组站变为复合型大站,并发挥其巨大的枢纽优势,为云南省经济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

昆明东站将动力、空车、快运优势与中间站的地理、设施、货源优势结合起来,更加凸显了其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及时送卸入滇物资、平抑物价、改善民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化肥运价特别低,还免收铁路建设基金,大大降低了化肥生产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了云南化肥 ‘走出去’的市场竞争力。”装车现场,正在办理化肥运输手续的云南天马物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陈真高兴地说, “每年的春耕时期,昆明东站都会为我们的化肥运输开辟绿色通道,超前谋划人员安排、装卸劳力、机械设备等环节,确保了春耕化肥保质保量运抵目的地,帮助农民朋友‘备战’春耕生产。”

云南省是全国磷肥、钾肥等化肥的主产区之一,每年都有大量化肥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各地。王家营西站作为中小规模化肥生产厂家的化肥发送地,在这里办理发送业务的厂家达32家。对于国家、省政府决策部署的运输任务,这个站义无反顾、勇挑重担,每一次都以出色的成绩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为调节云南省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昆明东站高度重视国家粮食移库工作,为 “北粮南调”运输开辟绿色通道,仅2013年,这个站就成功完成云南省16批共计24万吨国家储备粮的接卸任务。

为安全快速抢运国家储备粮,昆明东站干部和货运员主动走访云南昆明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昆明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及时了解、协调储备粮运输工作,第一时间将粮食车送入卸车股道。

50年间,昆明东站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牢记使命担当,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次救灾物资运输任务。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时,这个站各工种积极配合,仅用85分钟就完成了抢险物资车辆整个到、编、发过程,远远低于150分钟的技术作业标准。汶川地震牵动着每一个昆明东站人的心,这个站全体干部职工进入 “备战”状态,按照 “特事特办”的原则,安全及时发出装有部队抢险人员和抗震救灾装备的专列29趟,这些专列源源不断地向四川地震灾区 “飞奔”而去。

“鲜花与荆棘相伴,阳光与风雨同在。”一代代昆明东站人用自信丈量着成功的脚步,每一步都是那么不平凡,每一步都经历了艰难困苦,每一步都是从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