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群众充分认同,党内外积极评价。目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开始。作为第一批的延伸和深化,中央对第二批活动做出了明确部署。本期,我们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希望广大干部职工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一点一滴祛除,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郑晨 

2013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庆丰包子铺排队就餐的新闻让老百姓津津乐道,许多网友毫不吝惜赞美之词,纷纷竖起大拇指。再往前追溯,在过去的一年中,像这样中央领导同志俯下身子、沉入一线、走进群众生活的报道屡见不鲜。他们用实实在在的举动,充分体现了对群众的真情真爱,他们深深的群众情怀,感动了平常百姓,滋润了群众心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基层、在一线,领导干部的身影多了,他们与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横在干群之间的那道“墙”慢慢消失了;群众的埋怨越来越少,为领导干部点赞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很多人和领导干部成了朋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领导干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拥护你、追随你;领导干部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痛恨你、反对你、疏远你。

事实证明,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领导干部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古人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路线,必须真心实意地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绝不是喊喊口号、表表决心,而要把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深处、落实在具体行动之中。

要有甘当学生的谦卑态度。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官气十足,摆架子、拿腔调、盛气凌人,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面对这样的官老爷,群众岂能真心相待,岂敢说真话,领导干部又怎能了解真情况、解决真问题!习总书记指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领导干部只有消除官本位思想,以谦卑之心向群众学习,才能取到“真经”。

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仁爱之心。我们常说,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正是有了群众的沃土,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领导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帮他们排忧解难。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节日慰问,虽然形式不同,但只要领导干部情为民所系,甘当群众的贴心“小棉袄”,“以百姓心为心”,群众就会真心爱戴你。

要消除和群众的距离感。“走近”群众容易,可是“走进”群众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一项重点任务。要想成为和群众情感相通、心灵相通的知心朋友,领导干部就要和群众“零距离”接触,不仅要俯下身子扎根基层,还要饱含深情心入一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才能筑牢群众根基。真情待群众、真爱暖群众、真心为群众,这是广大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期待,我们只有牢记这些,才不愧为百姓的父母官,我们的工作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