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运,厦门站区 (包括厦门、厦门北和高崎站)共开行列车80对,预计日均发送旅客近7万人。
由于新开通运营的厦深铁路的加盟,厦门站区一跃成为拥有厦深、福厦、龙厦和昌福4条铁路的枢纽站,也借此成为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重要经济区的咽喉。
依靠铁路,厦门这座滨海花园城市实现了华丽转身。
福厦铁路建成前,经过厦门的铁路只有一条鹰厦线,从地图上看就像盲肠。历经多年建设,福厦、龙厦、昌福铁路相继通车,厦门周围的铁路逐渐成网。
伴随着铁路的发展,厦门特区也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1980年被确定为特区后,厦门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凭借开放的政策以及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地理优势,厦门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2013年,厦门生产总值达2822亿元。小而精致、小而温馨,在厦门人心中,这样的小岛堪称完美。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厦门同样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厦门继续发展,该往何处去?
调研、思考、决策……很快,一个建设 “大海湾” “大山海” “大花园”的城市战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出台,包括厦深铁路建设在内的一系列以“大厦门”为核心理念的工程相继开工。
随着厦深铁路开通运营,厦门形成了一个扇面状向外辐射的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从路网末梢变为铁路枢纽。厦门市已基本形成以高铁站、机场、地铁站等为主的1小时交通圈。
不仅如此,厦深铁路还使闽东南和珠三角地区人民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可以在深圳吃完早点,乘动车组列车到潮州喝功夫茶,再到厦门游览,到鼓浪屿夜宿听海;也可以上午在厦门细细品味龙头鱼丸的美味,聆听鼓浪屿的海浪声,下午在 “世界之窗”感受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神奇变化。
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开通运营后,厦门旅游人数迅猛增加,从2009年的2525万人蹿升至2013年的4124.43万人。厦深铁路开通运营,更掀起新一轮旅游热潮,让厦门的旅游城市地位更加凸显。
厦深铁路连接福厦、温福铁路,又与宁杭甬铁路相连,打通了东南沿海大通道,串起了华东、华南旅游市场,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
春运期间,走在厦门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台湾特色产品。随着两岸人民往来的日益密切,台湾元素已经渗透到厦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厦深铁路开通运营后,厦门物流业向闽北拓展的速度大大加快,项目生成数量较往年大幅增加。从大经贸、大物流的角度看,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也将跟随厦深铁路先行切入。
“我认为,厦深铁路最重要的宏观意义,就是把海西经济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范畴。”福建省一位资深经济学专家对说, “之前,海西经济区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各城市间联系不紧密,而厦深铁路把沿线各城市串联起来,让海西经济区成为了一个实体。虽然厦深铁路其中一端的终点在深圳,不属于海西经济区的范畴,但是它沿线经过的城市基本都在这一区域内。”
厦深铁路,将为海西经济区内部的经济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它将利用福建对于台湾、广东对于港澳的经济窗口优势,为各地区跨境贸易发展创造条件。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