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路货运组织改革的深入推进,呼和浩特铁路局货运量不断增加,货车周转速度也不断加快,作为以货车检修为主的包头西车辆段,检修压力随之增大。为了最大限度的挖潜提效,努力多修车、快修车、修好车,这个段坚持以工装保质量,把技术攻关作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对影响现场安全、效率和效益的突出问题,进行立项攻关,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攻关队伍
这个段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党员骨干作为技术攻关的主攻队伍,结合车辆工作实际,精心设计开展了以“保安全、保质量、保稳定,压成本、压故障”为主要内容的“三保两压”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成立党内技术攻关小组,定期召开党内安全和经营分析会,瞄准检修工装和现场工具不适应安全质量风险控制更高标准,检修能力和工作效率不适应检修任务逐年攀高的客观要求,以及经营成本投入不满足老旧型设备维修需求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攻关创新,补强薄弱环节,优化工装工艺配套,增强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2013年2月份,这个段针对厂修车间钩头检修流水线部分设备老化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实际,组织设备车间党员骨干对其进行攻关改造。他们利用白天工余时间查阅资料、绘制图纸、加工零件,到了晚上,就聚在一起商讨技改方案,经过3个多月的日夜鏖战,他们先后绘制各种图纸300余张,自行设计加工零部件20多种共计500多个,顺利完成了改造任务。
营造一个全员参与的创新环境
这个段在党员带头攻关的基础上,坚持问计于职工,广泛征集职工合理化建议,定期召开“小诸葛亮”研讨分析会,扎实开展群众性“百题”攻关活动,并组织成立青年技术创新协会,选派党员骨干和技术能手担当技术课题攻关带头人,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创新氛围。青工宋志泉是包西检修车间一名2012年新入路大学生,他在作业过程中发现旧的工具推车推行笨重,容量不足,职工每天需多次往返库房取配件。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思考,他提出自行设计制作多功能工具推车的想法得到段里的大力支持。随后,他和工友们多方查阅资料,反复研究方案,并专门请来设备车间老师傅进行技术指导,制作出了能放置30多种材料配件和工具模板的多功能工具推车,每天节省时间30多分钟,还有效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去年以来,这个段共完成厂修车间钩头检修流水线、制作车门液压升降拆装机、货车液压升降车门整形机等重点设备技术攻关项目97项,解决影响安全、制约效率的节点问题128个,工装台位利用率达到100%。
建立一项持久运作的长效机制
好的做法需要有好的机制作保障。为了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传承创新文化,这个段认真总结多年来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建立科技创新长效机制,规范重点工作立项、攻关、评审、推广等程序,建立技术攻关课题立项、创新成果评价奖励、资金和技术支持保障、承诺兑现考核问责等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攻关课题的投入力度,在每年“七一”之际,隆重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技术攻关成果、职工合理化建议和创新创效能手,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创新热情,逐渐形成了“以党组织和党员为主体,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定期评审推广创新成果,重奖党内创新创效能手”的技术攻关活动机制,使技术攻关活动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2013年,这个段共有100多名创新创效能手受到表彰奖励,涌现出了参与完成30余项技改项目的党员班组长徐世奇、设备革新能手赵永录、魏军等一大批一线“草根”发明家。(通讯员 周升田 马聪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