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感谢我的爱人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张生周乐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只有感谢?还有没有其他的表达方式?比如‘我什么你’之类的话……”,央视主持人海霞的追问引得现场一片欢笑和掌声。

这是2012年1月5日,郑州铁路局“2011•群星璀璨”颁奖盛典的一个小插曲,荣获局“业务状元”称号的新乡电务段焦作车间的张生周,用他那朴实的话语表达着获奖感言。

获得的荣誉越高,当初“破茧成蝶”的过程就会越痛

全路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陆陆续续加在37岁的张生周的身上,可他只对当年的颁奖盛典情有独钟,还仿佛置身其中,余音绕梁。

“女儿说我表现的不够潇洒,哈哈……”爱说爱笑的张生周还记得当初女儿如何平评价自己在台上的表现。

2012年以前的张生周没想到过会被评为“业务状元”,更没想到能在全局的职工面前对家人说一句感谢的话。

2011年6月份,被推荐参加第三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后的他,抓住一切可以提高自己技术能力的机会,熟理论、强实践,骄阳似火的盛夏里全然忘记了还有一个可以避暑的家。家里人打电话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时候回来”,可张生周的每次回答似乎都没兑现。

96年从武汉运校毕业后,张生周在焦作车间狮子营和新乡西工区一共工作8年多,由于家离得远,工作的闲暇时间他一直坚持学习业务知识,他自己也说,“特别感谢这段单身生活,让我始终没有把理论知识扔掉。”在每一次的局、段技术比武中,张生周的理论成绩总是独占鳌头,不可撼动。

获得全路技术比武第二名的好成绩使得张生周一战成名,接踵而至的光环和荣誉也让他有些应接不暇,却始终没听到张生周谈起过一路走来的艰辛和苦楚,其实谁的心里都明白,张生周获得的荣誉越高,当初“破茧成蝶”的过程就会越痛。

平时干活多想一个为什么,问号多了,答案也就多了

毫无疑问,张生周的业务水平在车间、全段甚至全局都是屈指可数的,时常有人会说:张生周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这辈子也值了。可张生周却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想法:“平日里的工作压力不会因为你获得荣誉而减少半点,相反,这荣誉会放大压力。平时干活多想一个为什么,问号多了,答案也就多了。”

2012年4月份的一次天窗修作业中,张生周在检修ZPW-2000室内设备时,发现一个区段的发送器在重启后不能工作,他抓紧时间更换了一个备用器材后,故障现象消失了。可是张生周的思维却没有到此停顿,他抱着换下来的发送器迟迟不肯离开组合架。

了解ZPW-2000信号设备的人知道,发送器如果不工作,相应的接收器就不能接受到信息,行驶在轨道上的列车不能及时接受到行车信息,导致列车无法运行。

其实这种故障处理起来也很简单,更换一个备用发送器就行了。可张生周想到,为什么发送器重启一下就不工作了?其他的发送器是不是也有这种现象?那么全车间、全段的发送器呢?

经过张生周细心的揣摩和反复的试验对比,他发现有的发送器接触底片会因为时间长氧化导致大量发热,致使底座受热变形,重启后会发生接触不良的现象。他立即将这一发现上报车间,建议所有工区对发送器底座进行一次复查,仅张生周所在的修武工区便查出两处类似隐患。

正是这种不敢放松的尽头,让张生周在一次次故障处理和隐患排除中证明了自己。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他总结出了信号设备维修及故障处理的“看、听、测、动”四字法,极大的压缩了故障处理和设备维修时间,被伙计们冠以“门神”的称号。

一个人走,只能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会走得更远

在业务技能上张生周确实走得很快,也走得很稳。17载的刻苦钻研,磨砺出了技术业务上的炫彩华光,可张生周知道,他自己的能量充的再满,也照不到多远,只有给更多的人充电,电务设备才能够保持永久的精准导航。

如果说张生周以前是思考怎么把知识装进脑子里,那么现在,他思考的是怎么把这些东西倒出来。

于是,一串串的文字像一粒粒种子一样,从他的脑中一行一行、一篇一篇的整理出来,这些经验总结有枝有干、有条有理,勾画出了深植张生周脑海深处的业务森林。《浅谈ZPW-2000A移频自动闭塞设备故障处理》、《特殊站场侵限绝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ZPW-2000A发送器输出短路故障处理》等论文,以及“天窗修作业流程”、“故障处理作业流程”等,有文字有表格,条理清晰、简明易懂,成为干部职工们学习业务和日常作业的“辅导教材”。

在段、车间组织的业务辅导班上,张生周时常客串教员一职,由于他本人“久经沙场”,给学员们讲起业务知识来不仅直奔主题,更显得活泼生动,一个知识点可以让他扩展到违章违纪、心理素质、安全制度等等层面,时常让学员们大呼“过瘾”!

经常在一起切磋技术的齐新州说:“老张这个人很自信,处理问题思路清晰、眼明手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吃,别人早餐两三根油条就打发了,他非得吞掉六七根!”

“吃饱了就有底气了!”张生周眼睛又眯成了一道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