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路货运组织改革的深入推进,北京铁路局加快铁路企业走向市场的步伐,积极实施 “走出去”跨局合作战略。今年8月至10月,北京局货运处和各货运中心主任组成专题学习调研组,先后到西北、西南地区7个铁路局走访调研。调查后发现,目前,北京局 “走出去”跨局合作项目取得了实质性效果。
“钟摆式”双向运输 “动”起来在 “走出去”调研活动中,北京局初步建立了与各铁路局和客户各层面的联系机制,达成了24个跨局合作项目,带动了 “钟摆式”运输模式的形成。目前,已有3个项目落地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他合作意向已制订具体推进计划并将陆续启动,为今后进一步扩大跨局业务合作奠定了基础。
围绕兰州铁路局管内宁夏天元锰业集团、宁夏路港公司至天津港间的原料及产成品物流需求,北京局与兰州局共同制订了 “天津新港—宁夏枣园堡—宁夏惠农—天津新港”的跨局隔日循环运输方案。11月2日17时,首列循环班列从天津新港站发车,截至11月30日,已有17列货车从天津新港发往兰州局,增加运输收入900余万元。
12月1日,首趟乌海化工产品集装箱班列抵达秦皇岛港,标志着 “走出去”后的又一项调研成果 “落地生根”。此项目预计年运输量可达15万吨,有力地促成秦皇岛港与乌海利用回空集装箱捎货的 “钟摆式”运输模式,带动两地运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铁港联运的运量。
找准定位 “变货场为市场”为加快实现铁路企业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北京局进一步明确了铁路货场的经营定位,确定了 “变货场为市场”的总体思路,以货场功能开发带动市场开发。
今后铁路货场如何经营管理?这是北京局货运部门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参观成都传化物流港、中储物流等路外物流基地,了解其经营管理模式和物流运作流程,北京局货运系统干部职工得到启示,不仅进一步坚定了加快实施铁路货场功能改造的决心,而且为货场的经营定位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思路。
目前,北京局已有5个货场改造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将于明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结合周边商业发达的情况,大红门货场定位于城市生活消费品,建设集仓储、样品展示、货物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集散中心。针对周边胶合板、自行车配件、粮食等产品的物流需求,邢台货场将建设成为综合型物资集散基地。结合周边的北汽福田、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三大汽车制造商和众多的汽车配件销售商,北京怀柔货场将建设汽车配件产品仓储交易中心。
发挥 “前店”“后厂”资源优势通过对7个铁路局的走访,特别是到西南地区3个铁路局的学习调研后,北京局各货运中心干部职工对货改后的体制优势有了深刻认识,他们将集中发挥北京局货运资源统一的优势,继续“走出去”拓宽货运市场的经营项目。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 “前店” “后厂”思路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北京局将原车务站段所属的铁路货场、非运输系统的相关企业全部划到货运中心,形成市场营销的 “前店”。全局物流相关的货运资源和营销资源全部整合到各货运中心,为货运中心发挥全局整体优势、全方位拓展市场提供了资源保障。
在落实总公司相关政策办法的同时,北京局结合三级营销体系,以做强货运中心营业部作为重点,进一步修订相关规章制度、作业流程和管理办法,制定货运营业部、各相关岗位考核机制和营销激励考核制度,大力开展营销明星评选、 “五比五创”等劳动竞赛活动,加大对货运营销岗位和人员的激励约束力度,使各项激励政策有效传递到全体营销人员,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推进开发市场、扩大营销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