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技术能手”、“安全标兵”、“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集于一身时,让人不得不对这些耀眼荣誉的获得者刮目相看。他,就是集宁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副主任李智刚。
1998年,因工作需要,李智刚由线路工转为探伤工。钢轨超声波探伤是一门集声学、电学、计算机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技术含量高,对职工业务素质要求也很高,要取得资格证书很难。为了在短时间内掌握此项技能,李智刚白天跟在师傅身边,认真观察探伤操作手的一举一动;空闲时,就虚心请教。短短3个月,他就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获得了超声波探伤“无损检测”证书。
管内集二线设备陈旧,是钢轨探伤关键区段。2012年初秋,李智刚和同组职工检查到112公里时,仪器发出警报声,经检查是轨面“黑包皮”下有掉块。大家都认为应该判重伤,须立即通知工区换轨。但李智刚对照以往检查分析后说:“这次复探,伤损发展基本没有变化,应该判轻伤”。事实验证了李智刚的研判,直至今年夏季线路大修,钢轨依旧安然无恙。多年来李智刚正是凭着他精湛的业务、精准研判,使运营中的钢轨发挥它最大效能,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维修成本,而且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2012年冬季的一天,李智刚在孤山站三道探伤发现,26#轨左股接头三米处有处核伤。当他通知线路工区时,工长有些不信:刚换上不久的钢轨,怎么可能存在问题,肯定是误判!
到底是不是误判?线路工长拿来弯轨器,顶在李智刚标示的位置,摇动弯轨手柄,只摇了5下,钢轨就一断为二。断裂处,一道长约十毫米的轨头横向裂纹赫然在目。若是没有核伤,钢轨怎么弯都不会断。工长连忙挑起大拇指:“我服了你。”
同样是一根轨,同样是一辆探伤仪,李智刚为何能见人所未见,探别人探不出之“密”呢?李智刚的回答是:按操作规程探伤,慢走、细听,心无旁骛。
今年3月21日,工区在土贵至苏集区段探伤,李智刚作为干部,随执机手而行。忽然,他听到探伤仪发出极为短促的一声异响,他马上让执机手停下来:“倒回去,再探一下。”经过重新探测,认真复核后,果然发现仪器出波异常,钢轨头部内有长达8毫米的核伤。
钢轨内部隐藏着看不见摸不着的“伤痕”,探伤仪的视屏窗口就是李智刚的眼睛,他通过探伤仪洞穿钢轨内核,把伤痕找出来。从事钢轨探伤十五年来,李智刚探出重伤轨达52根。
在外人眼里,探伤是轻快活,推着探伤小车在钢轨上行走,很是逍遥。但走进探伤工的生活,就会完全颠覆这种想法。探伤小车是单边轮缘车,自重百把斤,在平直线路上推行不觉得累,但在上坡道上、曲线上推,既要保持小车平衡,又要盯住探伤波形,还要不时抬小车下道避车,很费体力。曾经有过很多次,李智刚抬探伤小车下道避车,脚下是堆得高且陡的石砟,石砟一松塌,人随之往下滑,但不管自己摔得有多惨,他手里永远都紧紧抓着探伤车。
李智刚的女儿最爱坐火车了,一次三口之家外出,当列车颠簸时,李智刚对女儿说这是轨面有波纹,当列车猛得震动时,李智刚便说是接头焊缝不平顺。面对孩子的仰慕,李智刚自豪地说,“爸爸的工作就是为钢轨看病的”。(刘红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