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货以前经常空运,飞机总晚点,货物也不能及时送达,自从铁路货改后,走铁路,时间段,还准时,回头客多了不少!”内蒙古一家经营乳制品的淘宝店主刘伟笑呵呵的说道。铁路货运改革已开始将近半年,无论是从货运总量、日发货量、还是百姓的口碑中,货主的说话间,都能明显的感到货运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后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标志着铁路企业走向市场的开始。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良好服务是铁路的本质属性,也是检验铁路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货运改革已经近半年了,从改革开始到现在货运量比过去已经增长了许多,货运改革已经初见成效。铁路部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铁路运输管理和运行机制,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段,找回流失的“货源”,同时简化办理货运手续,让铁路速度变成铁路效益。铁路还充分发挥高铁这一有利条件,在物流领域占用一席不争之地。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铁路从“实名制”售票,到货运“实货制”运作,可谓是改革在步步推进,力度是逐年加大,使铁路运力这一公共资源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地服务于社会和广大客户。从“实货制”,再到“门到门”运输,便民利民再一次作为铁路改革实践。

铁路从以前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到现在的“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抹开面子”,主动上门积极拼抢丢掉的市场份额的因素。从实施客户经理制,由“坐商”变“行商”,完善物流链,建立与市场对接的物流信息平台,并将所有业务引导至12306网络平台进行办理。同时,向市场进行全面“扫货”,收货“西瓜”不丢“芝麻”,不管是煤炭、钢材等国家重点物资,还是农副产品、日用品等零散白货,通通“照单全收”。这些都是铁路为适应市场所作出的改变。

在高铁成为“双十一”运输的主力军后。中国铁路总公司今年启动货运改革后,首次开启高铁快递,提供城际“当日达”或“次晨达”等小件包裹快运服务。“以前双十一,愁货物发不出去,时间长,顾客抱怨多,今年双十一,发货顺畅多了,时间也短了。”刘伟一边认真的填着发货单一边认真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