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台车梯、11辆接触网作业车、180多名作业人员整装上阵,在180分钟的施工 “天窗”修时间内高效完成检修任务。呼和浩特供电段于9月初在集包线上拉开了 “大兵团” “天窗”修的序幕。
如此规模的 “大兵团” “天窗”修在呼和浩特供电段管内尚属首次。从2009年呼和浩特铁路局开通电气化铁路至今,呼和浩特供电段的接触网检修作业一直采用以工区为单位的计划 “天窗”周期修方式,工区几乎天天进行检修作业, “天窗”修成了 “天天修”。加之人少设备多,产生了检修效率低、职工休息休假难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今年集包线运行时速达到160公里后,这些问题更加突出,临时的 “天窗”修计划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接触网设备检修的需要。
在安全大检查谈心活动中,这个段多次举行职工家属共保安全座谈会,古营盘接触网工区工长董伟青的妻子提出: “几次从河北来工区探望丈夫,董伟青都忙于现场检修,他几乎没有陪我逛过一次街,为何设备检修如此频繁?”
家属的疑问也让这个段的管理者陷入沉思:如何解决 “天窗”修产生的问题,根治维修职工忙于维修而身心疲劳的顽疾?
几经调研酝酿,这个段决定以车间、班组为单位,大力推行 “大 ‘天窗’、集中修、综合用”的维修模式,一场科学、高效、实用的检修制度改革迅速启动。
呼和浩特供电段研究制订了集中修施工方案,明确11项设备平推整治项目和21项技术标准和整治要求,集中发挥人员、机具和接触网作业车优势,大力推行使用力矩扳手、激光测量仪、红外线测温仪等检修仪器,将施工作业各个环节严格落实到每个岗位,细化工前预想会、作业任务安排、施工现场秩序等施工全过程的任务分工,改变散、乱、效率低的做法,加快接触网维修从计划 “天窗”修到集中修的实质性转变。
为了确保集中修 “修一处,达标一处”,呼和浩特供电段坚持 “修前调查、修中控制、修后验收”的原则,干部带领职工连续奋战几十个夜晚,将沿线接触网设备、几十万个零部件逐一按工艺要求拉网检查。
他们秉着严谨负责的态度,落实重点设备控制及记名检修等质量管理制度,坚持重点设备 “谁检修,谁负责”,并在参数达标的接触网零部件上标划红线,通过观察红线的偏移来研判设备的变化,依靠精简慎修保证设备质量过硬和工艺达标,彻底整治了过去作业中设备漏巡漏检漏修的惯性问题。
谈到新的检修模式,呼和浩特南供电车间副主任吴世亮感触颇深:“车间管辖维修正线100多公里接触网,在原来的检修模式下,一个接触网工区每个 ‘天窗’点平均只能完成1000米左右线路的车梯巡检作业。照这样的速度,将管内所有线路检修一遍大概需要100多个 ‘天窗’点。推行供电集中修后,180分钟的 ‘天窗’能够完成4000米的接触网巡检任务,平推管内线路只需25个 ‘天窗’,效率是原来的4倍!”
在为期2个月的 “天窗”集中修期间,呼和浩特供电段接触网设备检修量完成了全年任务的97%,设备克缺率、优良率分别达到83%和97%,不仅有效提高了 “天窗”利用率和检修效率,减少 “天窗”延时和点外计划,有效降低接触网维修对运输工作的干扰,而且节约了人力和设备资源,破解了接触网人员紧、工休难等一系列难题,帮他们减了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