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森,集宁机务段呼和整备车间质检员
从一名普通学员到机车司机、再由一名兼职教员到车间技术骨干,一次次华丽转身,书写着人生的精彩。2013年年初,面对机车质量不稳,他毅然扛起大梁,吃住在单位,攻关在岗位,用辛勤工作确保安全生产,而面对家庭他却留下了一片空白,在集体和个人荣誉面前他只是淡淡一笑,用坚强和执着诠释着新时期火车头精神,他就是集宁机务段呼和整备车间质检员李树森。
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他秉承着机务人的优良传统。近5年来,他刻苦钻研,先后掌握了韶山3、韶山4、韶山9、和谐1等9种机型10余类专业机车故障处理技能,积累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和心的体会,如今他已成为呼和整备车间的技术骨干。在标准化建设、技术攻关、节支降耗等工作中,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工友门开展机车应急故障处理、专业技术学习等提素活动,并参与完成了2013年全局科研攻关重点课题《SS3、SS4电力机车DKL控制箱检修试验台》的制作。在节支降耗方面,为了摆脱传统的粗放型施修、抢修作业误换配件造成的浪费,他严格进行技术把关,特别是针对机车故障不明确的动态活项处理上,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研讨,优化施修方案,有效提高了机车检修质量和配件利用率,节省了大量材料费用支出。
作为技术骨干,李树森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他所在的呼和整备车间担当着全局客运机车、货运万吨补机等供车保障、机车质量、正点出库任务,每一次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对他来说,2012年冬天,由于天气异常变化,引发了机车趴窝、万吨补机制动机中立位均衡风缸回风等突发故障,一度致使全局机车供应极度紧张。眼看着好好的机车眨眼就制动系统故障出不了库,当时车间干部、技术员都捏了一把汗,全车间的人只有一个想法,尽快把机车抢出去。此时的李树森更是忙碌,添乘、跟班处理故障、制定卡控措施、强化培教指导。一遍遍排查、一次次添乘、一台台盯控,一个个故障隐患得到排除,机车供给得到了充分缓解。
今年2月,他担任抢修组大工长后,岗位的需要、繁重的工作任务让他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加班加点处理机车故障到很晚才能回家更是家常便饭,在三更半夜休息后也常常会接到车间作业者打来技术咨询电话,而他都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故障排查方法和处理要领,因为他明白机车晚点出库对铁路行车意味着什么。7月16日22:10,他接到车间通知,次日计划牵引城际特快列车的机车SS9 0158直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急需抢修,忙了一整天的他想都没想就返回了工作岗位,直到凌晨4点多在他和工友们一遍遍的校验、排查下故障消除了,看着机车安全正点的出库他会心的笑了。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至今,他平均每天处理机车故障2.5台次,累计处理电力机车疑难故障3500台次,防止机破发生100多起。然而忙于工作的他,面对父母、妻子、儿子的抱怨他采用最多的办法就是劝慰和做保证,但从没有一次兑现过。今年4月,妻子娜仁高娃在上班途中被汽车撞倒,右腿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副韧带断裂,平台骨折,幸亏及时送往军区253医院救治转危为安,之后在内蒙古附属医院进行左腿肌腱移植右腿手术。然而由于车间工作的需要和岗位的特殊性,妻子入院、住院、手术、转院等疾病医治期间却没有一次能陪在身边,甚至在妻子回家养病期间,为了保障供车质量和任务他也没能陪伴妻子。每当提及此事他眼角总是闪现着泪花,大家都明白那流露的是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舍小家保大家的愧疚和大爱之情。而只有在一台台机车“健康”出库时,李树森才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一心一意扑在事业上,得到了工友们的尊敬和爱戴,也得到了妻子及家人的谅解和支持,李树森已经成为了全段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马朝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