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伤工既要从事小车探伤也要干好焊缝探伤,沿用多年的交叉循环被划界承包所取代。时值秋末冬初,针对以往探伤工作中的弊端,张家界工务段实施全新探伤生产组织模式,不但有效激发了员工创争热情,也为即将到来的冬季防断提供了坚实屏障。

张家界工务段地处焦柳线湘西北地区,管内桥隧相连、设备复杂、气候多变,设备防断任务极重。长期担负着该段线路探伤重任的检查监控车间,共有探伤职工55人,分成3个小车探伤、3个焊缝探伤共6个班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划分里程,常年累月在全段567公里的正、站线上周而复始地对线路进行探伤作业。

在长期的日常安全生产作业中,该段管理人员发现,由于各班组责任明确、专业单一,相当一部分探伤职工业务“偏科”现象突出——从事小车探伤的职工只会小车探伤,不懂焊缝探伤,而从事焊缝探伤的职工则刚好相反。不同工作性质的班组与班组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和交流沟通,不但使工作质量大打折扣,还易在人员安排、作业强度、奖金分配等方面产生矛盾形成内耗,影响整体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调查中,车间干部还进一步了解到,长期以来实施的区段交叉循环探伤制度同样存在着硬伤。部分班组及探伤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在现场作业中遇到疑似伤损,往往不愿多下功夫解决,而是存在懒惰、推诿心理,习惯于将问题移交给下一个班组,给设备安全造成隐患。同时,交叉探伤还人为造成职工上班地点距家较远,增加了吃饭、住宿等工作成本,不利于职工安心工作。

在全面调研并充分征询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该段检查监控车间对生产组织模式实施了一系列变革。他们撤消以往的循环交叉探伤模式,将管内线路按长度平均划分成6个区段,分别交由6个班组负责承包检测,任何地方发生设备漏检、误判等问题,直接追究相关探伤班组及操机人员责任,对全年无漏检的班组或人员在评先推优、提职晋级时优先考虑。

车间还着力改变原有的小车、焊缝班组互不相融相通僵局,将现有探伤人员考虑业务互补、性格差异、家庭住址等因素,将人员重新分组。明确各班组每月小车、焊缝探伤任务,每半月进行一次调换。将所有业务干部、探伤技师安排到各班组进行业务传、帮、带,限期帮助探伤人员掌握小车和焊缝探伤技巧,尽快适应全新生产组织模式。

一系列变革,极大地激发了探伤人员的工作动力和创争热情,面对生产组织模式带来的全新压力,该段探伤职工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坚持对标作业,业务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在近期车间组织的业务考试中,职工考试平均成绩较改制前提高了10%,为有效做好今年的防寒过冬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