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的书柜里,珍藏着一份我自己手写的“会议记录”,每当我看到它,就会想起一个熟悉的名字“遵义”
2012年6月,洛阳电务段为迎接郑州铁道局第四届技能大赛,首先通过“段赛”,选拔出17人参加培训,后来又从中选出10人参加比赛,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经过半月的集训,大家都感觉没啥学了,于是职教科派“高手”给我们来了一次实战演习,结果让大家很受打击。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抽出一上午的宝贵时间,在“待赛室”进行了深刻的检讨,我们称之为红军长征路上的“遵义会议”。
会议分为自我批评及互相批评两个环节,按照座位的先后次序,首先由健宝发言,他是大家公认的“活宝”,虽说万事开头难,但他却出口成章:没有区分室内外;误判了N次;看错、量错端子;点灯电路、运统登记不熟悉......最后还提出建议:把每次练习都当成考试对待,教练轮流当,并且要“一监到底”,赛后要认真总结出同类型的“标准化作业程序”。他的发言,观点鲜明、切中要害、引起共鸣,让本来紧张的气氛缓和了许多!
紧接着是晓平发言,他的性格很内向,语气也有些伤感:昨天故障没找好,工具还丢了一路,定位表示线圈上没卡住电流,心里慌了,下一个故障又受到情绪的影响......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沉、缓慢,甚至能听到抽泣的声音,好像是做了一件特伤心、特后悔的事情一样,一下子又把大家的情绪带入了低谷。
“昨天的故障测试仪运用的不熟练,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发言的是张盈平,虽说是唯一的女孩,但她思维开阔、思路独特,很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味道。用“横推杆件法”,张环真接过话头,详细地把自己方法,在大会上又总结了一遍。他总是充当导演的角色,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总结发言,就数他的方法最多,他常说:“我们大家是一个集体,小河流水大河满,只要大家积极讨论、总结,我们的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对混线故障,运用的不熟练,缺乏创新,拿来主义严重,学习态度不端正”发言的是魏斌,他的自我批评很深刻,他常把“勤能补拙”挂在嘴边。其实他的图纸制作是受到大家一致推崇的,大家勉励他:小错误不要太自责,细心是优点也是缺点,不要把名次太放在心上,大家讨论时要多发言,亮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是检验自己的方法,方法只有经过大家的批判,才能理解深刻!
“首先是理论要加强,没有参加过比赛,准备不充分,工具携带不全”发言的是王鑫星,是一个非常活泼开朗的小帅哥“其次是急着查故障,折腾了半天,电压电流没结合,犯了常规性的错误”即便是在自我批评,但语气中仍然充满着欢快的气息,他始终都是那么阳光、自信,逐渐成长成一匹“黑马”,从容地应对每一次练习,并在最后的铁路局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理论背的快,忘得也快,方法可能不对,此外主场优势不明显:进站配线、改方电路、N+1电路还不熟悉”这是我们的王志伟队长在发言。他不但学习秩序组织得很好,而且日常生活料理得也不错——实行AA制和团队餐,即经济又实惠。他常说:“整月在外面辛苦奔波,只有营养跟得上,学习效率才能提高。”“早晨起得太早了,给我们造成的压力很大;实验故障方法时不要单独行动”大家在批评王队时,喜爱中还夹杂着“仇恨”。
随后其余的同学也纷纷做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由于我在记录,于是我只有被大家批评的环节:“老是沉思,要增强自信心;处理故障时老是套故障,误判较多;没查过的故障,就没有思路;太正规了,让人受不了,性格需要张扬点”说实话,当面接受这么尖锐、直白的批评还是头一次,真得有些受不了,但我深知大家都是很公正地看待我,只有改正缺点、放下包袱,才能快速前进!
我们的这次会议,就像当年在长征途中,红军为了拨乱反正,统一思想所召开的遵义会议一样,大家的学习劲头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每一次训练都津津有味、有所收获,以致在后来的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大家的业务技能也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随后的一年时间多里,参赛的许多同学都提干或获得荣誉!
后来为满足大家的要求,我把这次会议记录复印了十套,每套五页装订成册,并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成功的阶梯进步的摇篮”,每次看到它,就能让我回忆起一段奋进学习的美好时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