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也是铁路的“饭碗工程”,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是铁路总公司站在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高度,吸取国内外先进安全管理经验,科学总结铁路发展和安全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做出的重要部署。安全风险管理对于铁路管理是新事物,我们要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坚定安全风险管理信心、明确安全风险管理思路、探索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建设和运用好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开创安全管理新格局,持续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稳定有序。我认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必须增强“四种意识”。

一要增强安全风险管理全面意识。首先要从本段安全风险管理的实际出发,对干部职工进行全新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教育,使干部职工不断认识到推进安全风险管理是在原有安全基础上实施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安全工作思

路的优化;目前,我段运输安全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安全生产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安全管理仍习惯“事后从严管理”,缺乏“超前防控风险”,没有建立起对危害因素和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科学评估和系统控制的有效机制。我们,要充分认清实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强化安全风险意识,以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处理好风险管理与现有危险点分析、标准化作业、安全性评价等之间的关系,结合日常安全工作,学会自觉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达到发现危害、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从而确保设备质量长治久安。

二要增强安全风险管理系统意识。一是坚持建修并重的原则,尽快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并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些制度,促进安全风险管理有序推进。完善细化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二是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系统工程建设。按照逐级负责和岗位负责的要求,逐步建立起安全风险识别、研判、预警、控制和责任追究系统,将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分解到不同系统,实现系统工作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各负其责又相互监督的工作格局,有效防范安全风险。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在安全风险管理机制保障上下功夫。着眼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动态识别和确定机制;着眼安全风险的转移转化,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定期建档和跟踪工作机制。通过完善一系列安全风险机制,保证各项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运转。

三要增强安全风险管理主体意识。首先,要实现风险点分级管理。要加强对车间(科室)、班组、岗位的确定安全风险点工作的检查督导力度,确保风险点确定的严肃性、严谨性、正确性。其次,要实现风险点等级管理。要坚持分级管理和等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既定风险点外突发的、严重的安全风险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采取挂牌研判、集中制定细化措施等手段,及时将这些风险点纳入到段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当中,加以有效控制。此外,安全风险评估应采用逐级进行的方式。要按照既定的制度,对车间、班组和岗位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也按照逐级评估、逐级上报的方式进行,定期将车间(科室)、班组的安全风险控制情况进行通报,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管理的重点,消除安全风险管理中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问题,增强安全风险各级管理层面的主体意识。

四要增强安全风险管理责任意识。一是明确责任。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构架,不断研究、探索和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各车间(科室)、各班组、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和安全责任,将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全面纳入到段整体的安全责任体系当中,实现安全风险管理责任与车间(科室)、岗位安全责任的有机结合。二是健全体系。突出对安全风险管理人员的考核管理工作,建立完整的考核管理体系,将相关人员日常的管理表现、风险控制能力等与职务晋升、考核工资、效益福利、年终评先等紧密挂钩,奖优罚劣,增进安全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严格追责。对责任追究的事实依据进行严格细致的调查、分析、研究工作,做到正确、客观、严谨,树立安全风险管理的严肃性和责任追究的公正。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教育,使安全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在每个管理层面、各个管理环节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将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不断引向深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