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由“坐商”向“行商”转变?
自中国宣布铁路体制改革以来,引起了国际与社会各界的不同凡响与强烈关注。人们在猜测铁路未来的发展走向之余,铁路也已经实行了一系列的货运改革措施。其中,我们就铁路货改为什么要由“坐商”向“行商”转变做一些剖析。
一、“坐商”势必会让铁路货运固步自封。
多年以来,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枢纽,其地位之特殊,作用之重要,关乎国家未来和民生社稷。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铁路再运用以前计划经济体系来发展规划,显然已经捉襟见肘,疲于应对。迫切需要铁路体制深化改革,来解决铁路货运组织方式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等问题。特别是这次货运组织改革,是对传统运输组织的一次颠覆性变革,也是对铁路职工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革命。在铁路体制转变,走向市场的新形势下,坐享其成的“坐等”经营模式显然不是发展之道。铁路作为服务型企业,社会上对铁路的质疑、诟病较多,体制机制不灵活,与市场经济相差太远。铁路运输长期采用计划经济模式,思维、经营和管理方式的僵化,严重制约铁路运输发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反之,市场经济灵活多变,热情快捷的运营模式,广受企业与社会的认可与信赖。显然,“坐等”的经营模式势必会让铁路货运固步自封,难求发展。
二、“行商”是铁路货运改革的必然选择。
从铁路的角度讲,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是从根本上提升铁路货运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铁路的要求,也是铁路改制后回应社会关切,发展铁路事业必须采取的实际行动。不改革,铁路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就没有出路。近年来,全社会运输需求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呈现出大宗物资运输需求下降,白货和散货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态势,铁路货运压力更加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铁路仍然只盯着大宗物资,无视零散货物,关起门自我为尊,不去主动寻求合作,必然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那么,通过实施“门对门”的“行商”模式,推动铁路货运全方位走向市场,实现铁路运用由“坐”到“行”,由“静”到“动”的经营模式转变,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便成了铁路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由“坐商”向“行商”转变,重在以人为本。
不管“坐商”还是“行商”,说到底还是人的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只有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才能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职工素质的高低、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更影响着客户是否与之达成合作意向的利害关系。提高职工素质,培育企业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引导职工切实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职工在货运组织改革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才是由“坐商”到“行商”的关键。否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兰小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