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架的西红柿、因成熟而低下头的向日葵、满地大胖娃娃般卧着的西葫芦,这满眼的丰收景象不是东北松花江上的农家院,也不是新疆吐鲁番瓜果基地,而是呼和电务段二连车间管内郭尔奔工区的小菜园,对!你没有听错,就是位于集二线北部处于半沙漠地带,而且是个大风口的郭尔奔信号工区。

这般丰收的景象你一定会疑问,肥沃的土壤,适宜的环境要想让蔬菜成熟尚且不容易,更别说在贫瘠的沙地里,饱受风沙干旱的侵袭,蔬菜瓜果竟有如此的长势。说白了是工人们的精心护理、照料,然而这看似简单的培育过程,是郭尔奔特有坚韧而温暖的精神,才能春种秋收从一而终的坚持下来,这种精神的背后是一串串简单而感人的故事,听我讲完你自然会解开疑惑。

因为我每天早晨都要跑步锻炼,所以每天会很早起床,然而每天都会看见早有人在打理小菜园,因为好奇我就走过去看了看,原来是工长他在给西红柿绑扎支架,我便走上前去帮忙,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只是工长一个人会这样做,后来发现我想错了,因为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和小刘跟着刘晓宁师傅除过草、跟着罗喜军师傅汲水浇过地、与辛建斌师傅锄地松土。师傅们总是带头走在前面,我们这帮年轻人也紧随其后,继承衣钵,就像这片土地上的庄稼一样,期待果实挂满枝头的那一天。由于这里偏远,周边没有住户人家,雇不上做饭的大师傅,我们俩又不会做饭,每次都是师傅们给做,而且是换着花样的做,一心想着让我们俩吃好,师傅们总说“多吃点,吃饱了不想家。”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就像回到家里吃父母做的饭,我们俩也被这种家的氛围所感染,刚来时的拘谨和不安也被这个大家庭所消融,因为受师傅们的带动,我们俩也很快学会了简单的炒菜,经过多次手把手的指导,甚至可以做出面条、蒸馒头这样的面食,此外我还渐渐发现了一个特点,不管是哪个在家休息的师傅回来交接班,下了车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暖了人心更增强了工区的凝聚力。

    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好习惯积淀出的郭尔奔班组文化,浇灌了这片土地,先有了朴朴实实的,敬业爱岗的郭尔奔信号人,才会有殷殷实实的,琳琅满目的风沙地秋收果。翻地、播种、锄草、松土,到最后的秋收,每一步都在用心做事,最后的丰收成果也豪无疑问证明了所做的努力和付出都没有白费,当然还有比这果实更重的是郭尔奔这种氛围的良性循环,我们新人跟着师傅们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在学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态度,正所谓“前有车,后有辙”,无论是种菜、做饭,还是工作,我们一定会记得用心。

也许就像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的那样,企业存在于当今社会之中,企业不只是一种生计,还是一个生命,然而文化就是企业生命的灵魂,文化建设则是唤醒企业的灵魂,被唤醒灵魂的企业活力自现。郭尔奔工区就是这样鲜活的例子,班组文化催生了人们的上进心,使其积极主动的去干活做事,同时又感染着后来人,使这样的传统得以延续并壮大。

沙漠结出丰收果,是可口的蔬菜瓜果、是可人的深厚情谊、是可喜的班组文化成果,更是可爱的前赴后继信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