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策基础部策克综合车间位于中蒙接壤的策克口岸,这里是新兴的运煤口岸,无风满地黑,刮风满天黑,方圆几十里全是戈壁滩,寸草不生,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策克车间负责天鹅湖西站至策克站70多公里的工务、通信、信号、水电等专业。
陈旭,二十九岁,这位来自浙江的小伙子,2006年7月刚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他,跟着中铁十一局集团临策、天策铁路工程指挥部来到无比荒凉的内蒙古西部,开始了对临策线的勘探和设计。凭着对铁路的热爱和执着,在茫茫戈壁的临策铁路线上一干就是七年,为临策线的安全畅通贡献着青春。现如今的他,已经担任着临策基础部策克综合车间主任的重任,成了临策线最年轻的车间主任。
临策线途经乌兰布和、亚马雷克、巴丹吉林三大沙漠边缘,其中400公里无人区,做为临策线的勘探先头兵,在没有任何路标的戈壁滩上行进,除了带足食品、水、帐篷等生活必须品之外,还必带:地图和指南针,因为在这里根本没有路,只有他们的勘探车辆驶过后才有的路。
2011年6月,线路的建设终于完工,同事们纷纷打点行囊做好了返乡的准备,26岁的他却另有打算,三年多的摸爬滚打,他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条亲手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决定留下来,很多同事都不理解,说你一个南蛮子,不回风景秀美的老家,干吗留在这么个“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生命禁地工作,“几年的工作,我对这里也熟悉了,我还是留在熟悉的地方工作比较好,条件艰苦怕什么,有人在,条件会好起来的”。就这样,执着的他硬是不听劝坚持留下来。
2011年7月份,他顺利调入呼和浩特铁路局临策铁路基础设备管理部工作,真正成为一名临策铁路职工。在技术科完成专业管理工作的同时,又增加基础部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各专业业务外包的招标评审和工程计价等工作。2012的6、7月他参加了呼铁局青干班第一期培训,这四十天的集中学习锻炼,加强了他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奠定了基础。
由他负责编制实施的《临策基础部成本控制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核定各项业务支出的定额指标,加强了控制力度,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成本控制,全年水、电、办公费等开支都得到有效压缩,其中燃油一项全年节支21万元,顺利完成了年初燃油执法效能监察项目的节支目标。
临策线冬季气温经常在-20℃以下,临策基础部的12台轨道车必须使用-35#柴油,这个费用非常大,通过集体商议,决定采用内燃机车“低烧三号”技术改造轨道车,他与其他两位同事通过参与方案审定、过程跟踪对基础部两台轨道车进行了改造,取得了初步效果,该项目被评为2012年临策基础部合理化建议及技术创新项目三等奖。
在2013年3月份,临策基础部领导综合考虑后,把策克车间主任的担子压在他年轻的肩膀上,他毅然勇挑重担,根据策克车间青工占绝大多数的实际,积极融入青工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与其他车间管理干部一起,帮助青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定自己的职场规划。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策克车间获得临策铁路基础设备管理部“奉献呼铁,成长成才”主题教育优秀组织奖。同时,不断加强车间人员业务知识和实做技能的学习。通过车间的督促和职工自身的努力,在基础部2013年职工技术比武中,策克车间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获得基础部车间优秀组织奖。
担任临策基础部策克综合车间主任以来,他已经把策克当成了自己的家,远在浙江的父母多次催促:“你都快奔三十了,赶紧找对象吧,我们还等着抱孙子呢”,他总是安慰父母:“快了,我从临策线找下对象了,等我不忙的时候就结婚”。现如今的他,整日奔波在临策线上,而所谓的婚期还是遥遥无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