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策铁路线K217治沙点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因地处沙漠风口的无名地段,只能用铁路的公里数命名。治理前,这里大风不断,一刮两三天,沙尘飞扬, 5米内看不见人,2个人走路必须手拉着手,否则会走丢,经过这里的临策铁路时常被黄沙掩埋。治理后,大风刮起的沙尘被铁路两旁的高、低网格及密密麻麻的梭梭、棱条等植被所阻挡。客货列车全天候运行无阻。

K217治沙点方圆几十里没有人烟,除了空气不缺,什么都缺,线路刚开通时,治沙工人住在四面透风的活动板房里,夏天似烤箱,冬天似冰窖,吃水吃菜全靠外运。每天的工作就是用手中的铁锹上线路清沙,愣是铲出一条道来。

在铁路两旁的沙地上铺设防沙网格,同时在网格中栽种耐旱植物梭梭、棱条等,在春季雨水少的季节,用大型水车给栽种的植物浇水,确保小苗成活。治沙工人还要不停地修补被大风及骆驼损坏的网格,确保阻沙效果。

长期的风沙吹打,张兵就像非洲侨民,黑红的脸庞布满细沙,半蹲在网格中,左手拿着一捆剪断的细铁丝,右手拿一根削尖的铁棍,动作娴熟的捆绑着破损歪斜的网格和竹竿。下午的气温接近38℃,脚下的沙子隔着厚厚的鞋底开始烫脚,不远处的沙地上冒出缕缕蒸汽,与火辣的阳光交织在一起,看一眼就有眩晕的感觉。张兵身上的对比服印出宛如地图的汗碱干了有湿,湿了又干。额头的汗滴掉落在沙地上,砸出一个个小坑,过一会,张兵就要停下来,举起随身携带的特大号水杯,咕咕喝两口,接着干手里的活。

在K217治沙点工作3年多的副队长张兵对这里的变化深有体会:从刚到治沙点没水电、食物靠外送的艰难,到现在电视、冰箱、空调一应俱全。环境改善,工作也有所减轻,但难耐的就是此处的荒凉和寂寞。他是当地的牧民,自从来到铁路工作,爱喝酒的习惯没有了,三年下来,还开上了10万元的小汽车。张兵说虽然工作还是很艰苦,但从小在沙漠地区长大,对这样的环境还是能习惯。(唐哲  付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