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出现环比大幅下降。据此,有人对铁路货改前景作出了不乐观的评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春芳就认为,“铁路货运改革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看一项改革是否成功,要用长远的眼光,一城一池的得失,似乎并不能说明问题。
就客观而言,铁路货改实施以来不足俩月,在“白货”市场的培育、货主老旧看法的改变、铁路内部作业流程的优化、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好转等方面,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样的条件下,期待铁路货改能够一帆风顺,既不理性,也不现实。就像铁路货改满月时货运量的止跌企稳不能说明货改就已一步到位一样,7月份货运指标的下滑,也不能说明货改就一无是处。
就主观而言,铁路正在积极地适应市场。中铁总成立后,推出的首项重大举措,就是实施货运组织改革。通过开辟货物受理新渠道、实行运输收费“一口价、一张票”、严格“前店”“后厂”分工、延伸服务链条等形式,铁路部门对改革货运受理方式、运输组织方式、清理规范货运收费、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四个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求有效解决接轨市场的问题,实现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的根本性转变。
市场经济中,客户第一。赢得市场,首先要赢得客户。“一口价、一票制”,彻底切断了个别部门、个别人员的不当“财路”,但对货主有利;实行“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虽然增加了铁路作业量,但对货主有利;“前店”开门迎客,“后厂”精心组织,虽然牵涉到众多职工的利益调整,但对货主有利;5条货运业务渠道同时开通,敞开受理,虽然提高了工作难度,但对货主有利。事实证明,铁路部门对自己“下狠手”、“动手术”,已然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如潮。
只要赢得了客户的心,离赢得市场就不会远。铁路货改的成功与否,既需要铁路部门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耐心。货改未来如何,且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