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正午烈日下的祖国北国门——二连,气温摄氏37度,轨边温度45度以上。集宁车辆段二连运用车间宽轨作业场的钢轨边,几株小草被灰白色砂石腾起的热浪灼伤,低下了头。

沿着钢轨传来叮叮当当的敲车声,声音清脆而有力。

宽轨作业场共有29名检车员,作业时身着厚重的工作服、防护帽,穿梭在近百米的车钩和车底的暴烈阳光下,肩负着每天接发27趟,1490辆往返于中、蒙两国客、货车的技检任务。一个班12小时下来,平均每人要检查106辆车,要在车底钻进钻出行走20多公里路,不停重复着接车、上下脱轨器、检车作业、测轴温、试风、送车。经过阳光的灼烧,厚重的车体铁皮俨然成了烙铁,炙烤着检车员,身上的工作服从上午8点到晚上8点从未干过。

这29名检车员的家原本都在集宁、呼和,由于工作繁忙,有家不能回,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家搬到了偏远的二连。家在集宁的孙建忠师傅今年48岁,在这里工作了整整27个年头。

“二连气温不算高,就是日头毒得狠,晒的钢轨温度要有50多度,到晚上热气才会减。但是热退了又常常起沙尘,吹得嘴里、鼻子里全是沙土,”孙师傅说,“其实,夏天晒冬天冷还好说,最难受的还是照顾不上家,已经三年没回集宁陪老娘过年了。”听孙师傅说,像他这种情况的在车间里还有很多。

沿着1524毫米的宽轨铁道线路走出作业场,站在烈日下向戈壁望去,天与地、石与路,都是一种颜色,是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苍白。只有零星点缀的几棵骆驼刺深深扎根戈壁,守卫着国门,散发出青绿色的生机。(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