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酷暑,当旅客在带有空调的恒温车厢内享受旅途之乐时,当望着安全高速的列车呼啸而过时,你可曾想到那些默默支持铁路大动脉高速运转的普通铁路职工?

7月30日8点30分,由呼铁局宣传部主办“呼铁暑运微体验”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的@活力呼和浩特、@都市全接触、@腾讯内蒙古、@李国栋等知名微博,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晚报、内蒙古新闻网等媒体记者和部分车迷、网民代表组成的采访团齐聚呼和站,走进铁路看暑运,了解暑运背后的故事。

火车站的“大脑”——信号楼

“K274次列车即将进站,1道上行。”“1道,司机明白。”今日,在呼和火车站信号楼值班员忙碌地拿起电话,与火车司机 的进站喊话。

初次接触时,感受到在这里与交通警察不同,能指挥好列车并非“轻松活儿”,耳边对讲机声、电话声频繁响起,只见值班员紧盯工作台前四个显示屏,根据每趟从呼和火车站发出或将开至呼和浩特站的列车运行情况,一会儿拿起对讲机,一会儿接听电话,一会儿指挥信号员标记每辆列车进出站、换挂的进度。而值班员身边的同事也各司其职,将火车运行变化时刻向站台上水部、售票厅、候车区等前后方“一线部门”传达。

据介绍,上班后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一坐就是12个小时,盯着这些数据不能有丝毫差错,只有车站“大脑”时刻清醒,指挥好前方站台股道上的客运列车有序地进出,最终能够让所有乘车旅客平安踏上旅途。

24小时待命,车辆整备作业

9点30分,大伙搭乘终到呼和站k273列车驶入呼和整备库见证车辆整备作业。当采访团踏上k273次列车,保洁人员正对车上卧具进行整理,不通气的空间,汽温要高于室外3-5度,场景凌乱,粉尘弥漫,在狭小闷热的空间里,忍不住打喷嚏,这就是整备作业所处的环境。

列车每次进站,整备作业人员都在规定时间内对整死机车的卧具系统更换和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不分酷暑寒冬,整备作业24小时待命,时刻保证客车整洁卫生安全正点。

“每次乘坐火车,感觉车上环境很好,稍微有点不如意,心里很不爽,今天体验了车辆入库整备全过程,原来反差很大哦,以后我们应该爱惜卧具哦。”网友王乐说。

每天洗“桑拿”的洗涤工

数量巨大的卧具是如何洗涤,又是如何保证整洁卫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11点10分,大家尾随着卧具行李车来到包头客运段呼和洗涤车间一探究竟。

在一个500多平方米的洗涤车间,伴随着隆隆的洗衣机响声,20多名女工汗流浃背地忙碌着。与女工交谈不足两分钟,额头和背上肆意流淌着,墙上温度计的指针直指48℃。7台大型洗衣机,5台高温烫平机,让这个车间变成了一个大“蒸炉”,湿热的蒸汽四处弥漫着,即便是站着不动,不断渗出的汗水也会浸湿衣服。

据了解,女工每天早晨7点半,直至晚上10点,长年在40℃以上 “桑拿房”干活。按照一个床单或被罩折叠3次,一个工班时间处理2000条计算,她们每天最少要重复6000次。由于简单的动作长时间重复,许多职工手指头变形了,不少职工得了肩周炎

“原来客运背后有这么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铁路人奉献着,通过这次的亲身体验,让我对铁路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内蒙古新闻网记者魏佩说道。

火车司机——安全的“掌舵人”

下午1点30分,在集宁机务段呼和运用车间机车模拟操纵室,在一个30多平米里的空间,乘务员对雨天行车进行模拟作业,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今天头一回在火车头体验行车作业,就好像看三D电影,真过瘾!”网友小贾脱口说道。第一次与火车这样近距离的接触,小贾有点按奈不住内心地激动。

在机车模拟体验后,来到呼和整备车间,看着整备场上停放十几台不同机型的机车,一种莫明兴奋油然而生,经得同意,迫不急待爬上了SS9型电力机车。

虽然在午后2点,机车上气温接近50度,在一个不足4平米的空间里,不停地与乘务员请教着怎么开火车,一位网友干脆直接做在司机座椅上,比划着开火车,属实过足了火车“瘾”。之后,对整备场上的各种类型一一上车进行了参观。

当回归地面时,汗水从头上、脸上、脖颈上渗出顺势流下,打湿了衣领、前后襟并向下渗透。

离地三尺赛如活神仙,很多人这样认为火车司机。原以为火车驾驶室里很神秘,原来就是四平米的空间,除了正副驾驶的坐椅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多余的活动空间,常年呆在一个狭小空间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手握闸把重千斤”,这是火车司机责任使然,关系着1000多名旅客安危。据了解,经过在机车模拟操纵台经过成千上万实习,熟悉掌握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再经过一年多的跟车实习,通过层层选拔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火车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