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约一百公里的古营盘至陶卜齐间,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机务段集宁运用车间党员张国清驾驶着和谐机车一天“跑”八趟,一“跑”就是一周。这样的忙碌不是因为张国清牵引货运列车,而是去年在集包客线开通前被“钦点”做为“探路者”担当热滑实验任务,为新线开通前采集准确的数据。一天的忙碌,回到公寓身子像是散了架。
因为行车经验丰富、操纵技能娴熟,无论是过去值乘内燃机车,还是现在驾驶电力机车;无论是牵引3800吨的货物列车,还是驾驭5000吨的重载列车;亦或是完成神舟八号、神舟十号返回舱的回送运输任务,“2010和平使命”联合军演军备物资运输任务,2012年集包客线开通前热滑试验及牵引首趟列车压道等近百趟军专特运任务,张国清都是怀着对机车乘务工作的热爱,每一次都能圆满完成这些“硬性任务”。
作为“铁二代”的张国清,1986年正式成为一名铁路职工,被分配到集宁机务段从事机车乘务工作,当第一次干上蒸汽机车司炉工作,驰骋在千里铁道线上,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难以自抑的激动和自豪,这为他今后的行车生涯开了个好头。
也就是从那时起,张国清逐级意识到,拥有扎实的业务基础和娴熟的技术功底,对一名机车乘务员来说是多么的至关重要,特别随着蒸汽机车的逐渐“退休”,内燃机车的大量使用,机车上配备的监控器、电器控制系统以及电阻制动等高科技装备,再到2009年的动力更新,电力机车上微控系统、逻辑单元控制器等更先进设备的运用,光有激情远远不够,知识尤为重要。无论在家、公寓还是在车间,只要有时间就拼命地吮吸着书本里的营养,及时掌握新机型的构造、性能与原理。27年来通过学习《内燃机车电传动》、《内燃机车制动机》、《SS4G电力机车控制》、《电力机车LCU使用说明及故障处理》等相关书籍,张国清的学习笔记本有一大摞,每一本都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当日行车心得和故障处理办法,并摸索总结出上车勤检查、开车勤核对、运行勤瞭望、途中勤联控、下车勤交流、回家勤学习的“六勤”行车心得。
“保证一趟车安全容易,保证趟趟行车安全着实不易。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撑着你27个年头安全行车近100万公里、连续安全行车3300余趟,防止各类行车事故70余起?”大车们多次与张国清聊起这个同样的问题。
“我热爱机车乘务员这份工作,他是我的事业。”正是怀着对事业的执着,张国清一聊到机车,就兴趣高昂。“机车突然出现柴油机无功率怎么办?”“输入微机控制系统的柴油机转速短接故障怎么处理?”他在工作中碰到的大大小小、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后都被他解决掉,并为工友们细细分析原因。2012年9月28日,他值乘SS4G0161机车运行至万水泉站外时,机车B节突然出现故障,不能正常提供动力,凭借多年行车经验,沉着冷静使列车在惰力运行的情况下平稳停在站内,仅用2分钟判断出故障处所,切除故障节,不仅没影响运输秩序,还避免了一起机故的发生。
善“战”的张国清,也善于总结,多年的行车经验磨练出起车平稳,运行均匀,停车准确的操纵方法和“听、看、闻、摸”快速故障判断法。
就是这样,27年来,张国清热力不减地“奔跑”在运输生产第一线,保持着行车事故零的纪录。27年来,张国清先后荣获段优秀党员、先进生产者,局优秀党员等众多荣誉称号,并于今年被评为呼和浩特铁路局三创三无活动安全标兵。27年来,在千里铁道线上安全奔跑了近100万公里的张国清,内心里深深藏着7岁女儿“我上学一年了,爸爸什么时候能有时间送我上学”的期盼和老人躺着病床时不能陪在床前的愧疚。
无论如何,张国清明白:他会把对这份体现个人梦想的工作进行到底。(赵逸龙 杜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