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休班回家

笔者与大同西供电段曹妃甸供电车间曹北检修队一位家住大同的老职工闲暇时聊天。

笔者问:“今天来所里挂地线?”

老职工满脸堆笑说:“是!”

“要干多少天?”

“二十五天!”

笔者惊讶的说:“这么长时间不回家,你们就不想家吗?”

老职工笑笑说:“谁不想家呀!集中修就是要集中时间干活,像咱们曹妃甸供电车间主任董建辉、书记宋振山、副主任郭恒、技术员陈福禹、任士生、车间工会主席霍顺生等等,还有党员工长李志刚等等吧!也和我们一样天天出天窗,奔走在施工现场,全都是上班有点,下班无头。”

笔者问:“那你什么时间可以休班回家?”

老职工思索一下说:“不好说,大概一个月后休班回家。说实在的,不想家是假的,天天忙碌出天窗干活,时间一长,想家的念头也就淡化了,想也回不去,还不如安心工作呢!既来之则安之!”

昨天中午吃顿肉

天窗结束后,曹北检修队挂地线人员在候车,笔者与他们攀谈。

问:“天天出天窗,挺辛苦的!伙食还可以吧?”

老职工说:“当然可以,段和段工会下拨钱,班组购买了肉蛋,伙食团管理员贺丰特别投入,把班组食堂管理的井井有条,就是本着让大家吃好的原则,荤素搭配,昨天中午吃顿肉!”

另外一位职工说:“伙食还可以,昨天的炖肉还挺香的。段和段工会每次集中修都在第一时间将伙食补贴发放到班组,车间工会监督班组食品购买渠道以及伙食补贴款使用情况,并及时将伙食补贴使用情况张贴在班组六公开栏内公开。”

段网有新消息吗

曹北检修队另一位四十七岁职工看到笔者正在浏览段网,凑过来问:“段网有新消息吗?”

笔者问:“什么消息?”

“关于复员兵考试的消息!我出来上班好几天了,家住大同,儿子当兵退伍,准备参加咱们铁路招工考试,名是报了,就是不知道考试时间,集中修二十多天,也许一个多月才能回家休班,心里十分挂念。这不!刚才孩子他妈还打来电话询问呢!儿子隔三差五也打电话询问。”

笔者关心地说:“你每天出天窗干活已经是很辛苦了,还要为子女操心,真是一位称职的家长,那你就每天晚上多留意一下段网,祝你儿子考个好成绩!”

郭恒副主任的讲述

笔者问:“郭主任!今天怎么来晚了?”

郭主任说:“今天到线路捅了三个鸟窝,真是见鬼了,曹北至唐海间的142#杆从今年的3月16日开始至今,隔三差五捅鸟窝不下十五次,线路鸟窝危害很大,段上规定发现鸟窝处理不过夜,我们也是这么执行的。”

笔者问:“郭主任!今天暖和吗?”

郭主任说:“不算暖和,冬天的衣服,至今我一件衣服也没有减过,记得那天在曹西特大桥上作业,那大风像刀子一样,穿着羽绒都打透了,那叫一个冷,就是那样的恶劣环境,曹北检修队的弟兄没有一个叫苦的。”

那位四十七岁的职工补充说:“郭主任说的没错,那天我穿的棉裤站在曹西特大桥上,冷风吹得我两腿就跟什么没穿一样,冷风吹进口中,吹进衣服,不大一会儿就透心凉了。”

郭主任接着说:“前天到东港配合施工,早晨七点出发,天窗十二点结束,天气仍然是低温,冷风嗖嗖,好几个职工都被凉风吹感冒了,可是大家轻伤不下火线,第二天大家又精神抖擞的出现在集中修施工现场第一线!”

集中修给设备带来安全运行保障,这里更蕴含着干部职工的悲与欢,这里有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的笑看人生;这里有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这里有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英雄气概。看!那是冲锋在前的党团员;那是身先士卒的干部;那是争先恐后的职工。喝一口凉风,擦一把热汗,修一个设备,保一处安全,集中修正是有你、有我的执着的付出,才使得集中修里可歌可泣的故事更加精彩,才使得供电线路更加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