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政琦)连日来,呼和浩特通信段着眼“全程全网”,积极探索生产组织优化方式,通过转动集中检修的“金钥匙”,开启凸显主体作用和科室专业管理车间的新模式。
面对职工素质参差不齐、现场设备维护质量难以把控的情况,该段全面提升设备质量、运用质量和工作质量,将通信设备质量管理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他们根据一线班组对评价周期、评分设置、操作规范等7类17个问题的真实反馈召开6次专题研讨会,先后优化9个专业11个项目的数据采集模式,并细化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使来自管内174个车站通信设备和8583公里光电缆线路的近千个数据汇集成该段的“最强数据库”。
如何确保数据结果真实、汇总快速、分析准确?集中检修是该段找到的一把“金钥匙”。他们打破班组生产界限,由车间编制包含年月表、“天窗”点、季节工作等内容的任务书,将工具、人员、车辆等生产资源整合统筹。在生产任务编制上,乌海通信车间遵循年表日期随月表日期、月表日期随“天窗”批复日期的原则,将原来全月分散的任务集中到13天内完成,使汽车短途运费减少35%。在人员安排上,东胜西通信车间在4个班组中通过首次抽调骨干、二次新老搭配、三次交替轮换的方式完成车间41名职工的轮训,显著加快了故障处理速度。在作业盯控上,呼和浩特通信车间采用一人作业一人复核的形式,成功避免8次因机房停电影响作业的安全故障发生。
10个车间虽各有亮点,但车间干部由“跟着看”转向“带着干”,全程参与每一次集中检修是共同原则。“现在跟着作业,不仅要有张‘包公脸’,按标操作、坚持原则,还得有张‘婆婆嘴’,耐心讲解、反复强调。”在10月10日的座谈会上,赛罕通信车间主任杨广文说,“这样不仅消除了设备隐患,而且创新了车间管理方式。这样落实岗位职责,虽然累一点儿,但更放心了。”
为使基础数据释放更多“红利”,他们进一步明确技术科审定整治方案、安全科督办问题整改、调度科统筹生产组织的职责体系,补“短板”除“盲区”,激活职能部门专业管理潜能,将设备管理由“计划控制”的被动管理模式转化为“过程控制”的主动管理新模式。
推行集中检修以来,该段无效作业量减少70%以上,诸如旧检修标准流于形式、网络资源不合理运用、设备部件劣化等671个问题在班组、车间、段三级问题库软件中被逐一“打靶”,形成“全面检测—准确评价—集中整治—跟踪分析”的闭环管理。第三季度,该段以全路大通道安全无中断天数排名第一的佳绩实现了以质量保安全的阶段目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