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蒲家站下行进站信号机位置瞭望条件不好,必须提前联控,打开‘16频’监听,按标准操作LKJ,控速是关键1

10月13日,在安康机务段机调室里,一场没有讲台、直面看板的“移动小课堂”正火热进行。指导司机吕帅手指安全关键目视看板,将复杂的LKJ特定引导操作流程,拆解成“机班互控、车机联控、现场衔接”等直观环节,为乘务员们现嘲解码”施工区段行车安全密码。

这场形式新颖的培训,源于管理人员对一线难题的敏锐洞察。该车间主管施工的助理工程师秦瑶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传统的施工传达方式效率不高,“传而不达”导致现场作业险情偶发。如何让安全重点真正入脑入心?他们注意到,乘务员普遍更喜欢“图文并茂、省时省力”的传达方式。

于是,一场精益转变悄然开启。车间打破“学习室填鸭”模式,将课堂直接“搬”到现场一线。他们根据施工区段和时间节点,精心制作“单点课程”,用目视化看板将关键环节图像化、流程化,把繁琐条文变成清晰重点,甚至贴心地加入了多雨天气、瞭望不畅等实景提醒。这种“先看图学重点、再上机实操、现场答疑解惑”的模式,立竿见影——乘务员出勤演练培训时间从原来冗长耗时的15分钟左右大幅压缩至现在的4到6分钟。

“以前坐会议室里听理论,容易忘。现在是带着问题学,对着实景练,不懂当场就问,效果实实在在1刚参加完培训的乘务员段笑天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截至10月初以来,襄渝运用车间已灵活开展此类“移动小课堂”12场,覆盖812人次,真正实现了“培训跟着问题走,课堂围着现场转”。(庄士翰 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