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讯(蒋辉)盛夏八月,骄阳似火。兵团建工市政交通集团塔城白杨市迎宾馆项目工地上,机械轰鸣声与钢筋碰撞声交织,奏响激昂的建设交响乐。作为刚踏出校门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我怀揣对未来的憧憬与些许忐忑,开启了在西部市政轨道公司的职业生涯。幸运的是,公司完善的 “导师带徒” 培养计划,让我有幸拜经验丰富的肖工程师为师,在这片热土上踏上成长新征程。

薪火相传 匠心筑梦:一纸协议,一份承诺

报到首日,项目部便举行了庄重温馨的 “导师带徒” 签约仪式。当我从项目领导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协议,与肖师傅共同落笔签名时,感受到的不仅是仪式感,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期待。肖师傅温暖而有力的手与我相握,微笑着说:“小蒋,从今天起咱们就是师徒了。我会倾囊相授,也盼你刻苦钻研,早日独当一面。”  这份承诺,如薪火传递,将工匠精神的火炬,稳稳交到我们新一代工程人手中。实践出真知,工地即课堂

实践出真知,工地即课堂:从手忙脚乱到独立实操

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完工,正处于装饰装修与安装工程阶段。入职七天里,肖师傅结合项目进度与我的专业背景,量身定制了详细学习计划。每天清晨八点,我便跟着肖师傅奔赴工地,第一课从测量学起。“测量是工程的眼睛,精度是工程的命脉。”  肖师傅一边调试全站仪,一边细致讲解,手把手教我架设仪器、调平对中。“脚架要先粗平再精平,眼睛得学会观察气泡的微小偏移。”  在他的耐心指导下,我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第七天已能独立完成场地抄平工作,且将测量误差精准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细节定成败 质量重泰山:“火眼金睛” 里的敬业担当

跟随肖师傅开展质量巡查,是我每日的重要功课。他有一双 “火眼金睛” 总能揪出那些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小蒋,你看这个管道穿墙部位,”  肖师傅指着墙角管道说道,“ 设计图纸明确要求安装套管,这不仅是保护管道,更要为管道热胀冷缩和结构沉降预留空间。” 检查防火封堵时,肖师傅神情格外严肃:“别小看这些防火封堵材料,火灾发生时,它们就是阻挡火势蔓延的生命屏障,必须严格按规范施工,每道缝隙都要封堵严密。”  他手持手电筒,逐处核查细节,这份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理论融实践,亦师更亦友:从 “知道” 到 “懂得” 的蜕变

白天扎根现场实践,夜晚肖师傅总会督促我整理学习笔记,对照施工图纸与技术规范复盘。“光知道怎么做不够,更要明白为什么这么做。”  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要求我将现场每一处施工细节,都与图纸规范对应起来,吃透设计原理与施工要求。为帮我理解防火封堵的重要性,肖师傅还特地找来各类防火材料样品,逐一讲解性能参数与施工要点。这种 “白天实践、夜晚研学”  的模式,让我的专业技能快速提升,对工程知识的理解也从表面的 “知道” 深化为真正的 “懂得” 。

初到项目部时,陌生感与不适应如影随形。肖师傅不仅在技术上悉心指导,生活中也关怀备至:询问食堂饭菜是否合口、提醒我防暑降温,还会分享自己刚入职时的经历与感悟。记得有次我测量出错,心情沮丧,肖师傅没有责备,反而耐心分析原因:“每个人都有这个阶段,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犯第二次就是进步。” 温暖的话语,给了我莫大的安慰与前行的力量。

七日初悟启新程,匠心传承向未来

入职仅七天,我的成长却实实在在:掌握了基础测量放线技能,树立了严谨的质量意识,更完成了从学生到工程人的心态转变。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也找到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路径。这些在肖师傅指导下积累的经验,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导师带徒” 从不是简单的培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 传承的不仅是专业技术与施工经验,还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意识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它让老员工的智慧得以延续,让新员工的成长步伐加快,实现师徒携手、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

如今,我满心庆幸:职业生涯起步阶段,能遇到肖师傅这样经验扎实、责任心强的导师,能加入塔城白杨市迎宾馆项目这样团结奋进的集体。未来,我会珍惜学习机会,以饱满热情、谦逊态度钻研业务、提升技能,力争早日成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为项目建设添力,不辜负公司培养与肖师傅的期许。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些新生力量,定能在导师带领下快速成长、独当一面,将所学所悟融入实际工作,为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为公司发展注入新活力。匠心传承,携手共进,我们终将以青春与汗水,书写新时代工程人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