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这座山水相拥的立体都市,轨道交通15号线如一条银色巨龙,正穿梭于山峦与楼宇之间,即将完成它的最后冲刺。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总承包部的建设者们,此刻正以“精”字为纲,在轨道交通15号线二期土建工程的收官阶段书写着属于轨道交通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

精准定位是收官之战的首要准则。在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后,每一个节点都关乎整体进度,每一项任务都牵动最终质量。总承包部的技术团队如同精密的导航系统,对剩余工程进行了全面梳理与精准划分。他们利用BIM技术构建三维模型,将铺轨工程的每一段钢轨、每一个扣件都标注在虚拟空间中,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条件进行模拟推演,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沉降、偏差等问题。针对车站附属工程中出入口、风亭等结构的施工,技术人员逐一核对设计参数与现场坐标,确保每一处结构的位置、尺寸都与整体规划严丝合缝。这种精准的目标定位,就像为工程安装了“指南针”,让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方向,避免了返工与浪费,为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屏2025-08-21 23.08.16.png

测量人员在精心复核

精细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核心密码。轨道交通建设被誉为“地下长城”的构建,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埋下安全隐患。在铺轨施工现场,工人们严格遵循“毫米级”标准进行作业。测量人员手持高精度全站仪,每隔5米便对轨道高程、方向进行一次复核,确保轨道平顺度符合要求;焊接工人则像医生进行手术般专注,通过预热、焊接、保温等多道工序,让钢轨接头的强度与母材保持一致,减少列车运行中的震动与噪音。在车站附属工程的施工中,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每一道工序的衔接上。从模板支护的间距控制到混凝土浇筑的坍落度监测,从钢筋绑扎的搭接长度到防水层的铺设质量,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形成了“施工有标准、过程有记录、验收有依据”的闭环管理体系。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工程质量有了最坚实的保障。

精品意识是轨道交通建设的精神内核。总承包部始终坚信,轨道交通不仅是便捷出行的载体,更是城市文明的地标。在工程推进过程中,他们将“打造精品工程”的理念融入每一个环节。在车站装饰装修阶段,设计团队结合重庆地域文化特色,将山城的吊脚楼元素、长江的波浪纹理融入墙面装饰与地面铺装,让车站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在设备安装环节,技术人员对通风、照明、消防等系统进行优化调试,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节能性,为未来乘客营造舒适的乘车环境。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注重工程的绿色环保,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低噪声设备、环保型材料,对施工废水、扬尘进行严格处理,让轨道交通工程与城市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这种精品意识,让工程不仅满足功能需求,更具备了文化价值与生态价值,成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城市印记。

在这场收官之战中,总承包部的建设者们用行动诠释着“精”字的内涵。清晨的施工现场,技术人员早已拿着图纸开始一天的巡查;深夜的项目部办公室,管理人员仍在梳理当天的施工数据,规划次日的工作安排。他们中有人为了攻克技术难题,连续数周坚守在工地;有人为了保障施工进度,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执着与坚守,让“精”字精神在工地上处处闪耀。

截屏2025-08-21 23.08.23.png

技术人员在现场巡查

从精准定位到精细管理,从精品意识到责任担当,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总承包部以“精”字贯穿工作全流程,在15号线二期土建工程的收官阶段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当列车未来在这条轨道上平稳飞驰,当乘客在舒适的车站中感受便捷与温暖时,人们或许不会想到,在这背后凝聚着多少建设者的汗水与智慧。但对于这些轨道交通建设者而言,看到自己参与建造的工程成为城市发展的助力,便是对“精”字精神最好的诠释,也是对他们辛勤付出最珍贵的回报。

轨道交通建设没有终点,精益求精的追求永无止境。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的收官之战,不仅是一项工程的收尾,更是建设者们责任与担当的延续。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条银色巨龙将载着重庆人民的期待与梦想,在山水之间书写更加美好的出行篇章,而“精”字精神也将如同轨道上的枕木,支撑着中国轨道交通建设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林赤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