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30,安康机务段检修库内那通明的灯火,宛如黑夜里倔强闪烁的星辰,丝毫没有要黯淡下去的意思。45岁的专检技师曹壮正弓着腰,停留在一台和谐型电力机车的转向架旁,手中的强光手电在钢铁构件上投下一道锐利的光束。暑运期间的高温让库内像个蒸笼,汗水顺着他的安全帽带不断滴落,在满是油渍的工作服上晕开一片片深色痕迹。
“小李你看1曹师傅指着转向架一处不明显的油渍低声对我说,声音在空旷的检修库里格外清晰。我顺着手电光线看去,一时间没有明白曹师傅的用意。
“你看这里,油渍的扩散形态有问题。”顺着油迹,他用手指轻轻擦去表面的污垢,露出了一个几乎不可见的微小裂纹。我立即凑上前去仔仔细细的端详起来,这才发现,原来这是机车一道隐隐约约的“伤疤”。
曹师傅端着手电筒,调整到一个特殊的角度。在侧光照射下,一道几乎与金属纹理融为一体的细线若隐若现。“这是轴承座的疲劳裂纹,长度大概4毫米左右”。他边说边用粉笔在裂纹两端做好标记。这样的判断并非臆测,而是源自他几十年积累的独特经验。“这种裂纹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破裂,初期很难发现,但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小李,你刚刚开始工作,一定要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好的习惯总会在各个方面帮助到你。”他边说边在裂纹位置做好标记,动作精准得如同外科医生在划定手术范围。我在心里由衷的感叹,幸好有曹师傅的慧眼,才没有让机车带着隐患出库。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抢修工作终于完成。曹壮揉了揉酸痛的腰,从工具包里取出护腰带和眼药水。看着修复完毕的转向架,他对班组的年轻人们说:"机车检修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份责任。用心去感受每个零件,用敬畏守护每趟列车的安全。记住,我们修的是钢铁,保的是千万家庭的团圆路。"远处,检修完毕的机车正缓缓驶出库房,准备迎接新一天的运输任务。(李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