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江东新区地下综合管廊控制中心一期项目的食堂就飘出了阵阵香气。灶台前,张阿姨系着围裙,正麻利地翻炒着大锅菜,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她随手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了擦,又专注地盯着锅里的火候。在这个有近20名建设者的项目部,张阿姨和她的灶台,是许多人每天最惦记的“温暖角落”。 

“张阿姨的手艺,比家里做得还香1这是职工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项目食堂的“掌勺人”,张阿姨深知一线职工的辛苦——施工强度大,尤其夏季闷热,大家对饭菜的口味和营养格外看重。为此,她每天变着花样琢磨菜单:早餐有馒头、包子、豆浆、鸡蛋,搭配爽口小菜;午餐保证一荤两素一汤,既有下饭的红烧排骨,也有解腻的清炒时蔬;晚餐则常做些易消化的面条、粥品,偶尔还会蒸上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让晚班归来的职工能吃上口热乎的。

“天热的时候,就得给大伙多做点解暑的。”进入盛夏后,张阿姨特意增加了绿豆汤、酸梅汤等饮品,每天熬制两大桶,凉透了再端上餐桌。有职工肠胃不好,她会单独留一份煮得软烂的小米粥;有人偏爱辣味,她就在炒菜时单独分出一部分加辣;遇到职工过生日,她还会悄悄准备一碗长寿面,卧上两个荷包蛋,让远离家乡的建设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除了饭菜可口,张阿姨对食堂卫生的要求也格外严格。每天开工前,她会仔细擦拭灶台、消毒柜,检查食材的新鲜度;收工后,锅碗瓢盆洗刷得锃亮,地面拖得干干净净。“大伙吃得放心,才能干得安心。”她说,这是自己做厨师的本分。

项目安全员小张说:“每次从工地回来,闻到食堂的香味,一身的疲惫就消了大半。张阿姨的饭菜,不光填肚子,更暖人心。”如今,食堂成了职工们歇脚聊天的好去处,大家常围着张阿姨说说笑笑,讲讲工地上的新鲜事,问问家乡的家常,小小的食堂里总是暖意融融。

当被问及累不累时,张阿姨笑着摆摆手:“看着孩子们吃得香,我就高兴。他们为项目出力,我就把他们的胃照顾好,也算为这工程尽份力了。”话音刚落,她又转身走向食材区,开始准备第二天的早饭——那里,还有近20余份期待,等着她用爱心和手艺去填满。(杨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