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北疆的草原铁路线上,一场生产组织模式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中铁电化运管公司呼和公司包头运营维管段白云综合车间党支部创新推行“党建+‘专班化’”集中检修机制,打破传统工区“各自为战”的作业壁垒,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让设备安全防线愈发坚固,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破局:从“分散作战”到“集团攻坚”

“以往各工区检修标准就像‘各吹各的号’,同样的设备检查,有的关注的是轨道几何尺寸精度,换一个人看重的就是信号机显示状态。”白云综合车间主任回忆道。这种分散作业模式导致的标准不一、骨干力量分散等问题,曾是制约设备质量提升的瓶颈。

今年年初,经过反复调研论证,该支部决定组建由11名技术骨干组成的精检专班,这支“特种部队”由主管生产副主任带队,通过“现场推标”的方式统一作业规范——从道岔转辙机的动作电流标准,再到信号电缆的绝缘电阻测试周期,都形成了清晰、统一、可执行的作业标准。

在包白铁路的检修现场,专班成员正在对线路设备进行“地毯式”检查。“现在每个检查项点都有明确标准,就像给作业装上了‘GPS’。”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工长赵海风正在手持检查清单,逐项核对设备状态,这样的全流程标准化管控已成为专班作业的常态。

攻坚:向“天窗时间”要“检修效能”

铁路维管的“天窗时间”如同战场的黄金战机,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效能最大化?该支部采用集约化作战给出了答案。

通过建立天窗作业统筹调度机制,车间将6个工区的120名作业人员、23台套专业机具纳入统一调配体系。在包白铁路春季集中修期间,该支部创新采用“跨工区联合作战”模式,根据每日天窗时段和作业内容,像“排兵布阵”般调配各工区力量。当工务组在水库-明安区段进行线路捣固时,电务组已提前在邻近的车站信号机械室做好道岔调试准备,这种无缝衔接让单日作业效率提升近5%。

夏日的草原骄阳似火,轨面温度最高时达58℃。专班成员顶着酷暑连续作战,在6月的集中检修中单日处理设备隐患11处。与去年同期相比,车间管辖设备的质量问题减少13%,问题销号处理时间缩短6%,设备质量优良率更是实现74.79%的稳步提升。

致远:从“个案创新”到“模式输出”

经过半年的探索实践,该支部边实践、边总结,将经验做法整理成《专班化检修工作手册》。手册详细记录了从专班组建、人员调配到作业流程、验收标准的全链条管理经验,成为可复制推广的“白云方案”。“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春季集中修,在防汛抗暑、冬季防冻等季节性重点任务中同样能发挥作用。”支部书记吴启帆介绍说。

从分散作业的“各自为战”,到专班攻坚的 “协同作战”,白云综合车间党支部的“专班化”变革,不仅是生产组织方式的优化,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在草原铁路延伸的轨迹上,这场创新实践正持续释放着提质增效的强劲动能,书写着铁路运维事业的崭新篇章。

检修安全宣誓.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