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运期间,中国铁路部门在列车和火车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非遗)活动,为旅客的归途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活动不仅让旅
客在旅途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春运期间,各地的列车和火车站纷纷举办了非遗活动。例如,在贵州凯里
的 5640 次“村火车”上,非遗传承人向乘客展示了剪纸技艺。在荣成开往北京
南的 G1088 次列车上,旅客们体验了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剪纸等山东地域特色
的非遗手造。在青海西宁火车站,景泰蓝掐丝唐卡吸引了过往旅客的关注。这些
活动让非遗成为了一道“被看见”的亮丽风景线。
非遗活动不仅限于展示,还包含了丰富的互动体验。在一些列车上,旅客可
以亲手体验非遗技艺,如剪纸、木版年画拓印等。在甘肃的 7515/16 次“慢火车”
上,旅客们欣赏了舞狮表演和白银曲子戏,并参与了剪纸艺术展示。这些互动体
验让旅客在旅途中不仅能够欣赏到非遗技艺,还能亲自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
的魅力。
非遗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文化创新的探索。通过将
非遗技艺与现代交通工具相结合,铁路部门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平台。
例如,在中老铁路 D87 次列车上,通过歌舞、魔术和杂技等内容讲述中老铁路和
沿线地区的发展变化,为旅客送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文化盛宴。这种创新尝试
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非遗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文化自信和旅途关怀。在春运期间,铁路部门通过非
遗活动为旅客提供了温暖的旅途体验。这些活动不仅让旅客在旅途中感受到传统
文化的魅力,还缓解了旅途的疲惫和焦虑。通过非遗活动,铁路部门将文化传承
与旅途关怀相结合,让旅客在回家的路上感受到家的温暖。
春运期间的非遗活动,不仅让旅客在归途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
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些活动让非遗“被看见”,让文化在旅途
中升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