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铁路专业应用机器人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一系列人工智能应用成果的发布,标志着中国铁路正以“AI+”战略为核心,加速驶向智能化转型深水区。从智能巡检机器人到数字孪生建造平台,从故障预测系统到国际标准输出,这场由技术革新引发的行业变革,不仅重塑了铁路生产作业的底层逻辑,更以“智慧动能”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铁路安全是生命线,而人工智能正成为这条生命线的“智能守护者”。国铁集团研发的货车故障轨边图像检测智能识别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车辆部件进行毫秒级扫描,故障自动识别率超90%,作业效率提升200%。在高铁领域,广州动车段投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凭借高清摄像手臂与AI图像识别技术,可精准捕捉车底120余项故障缺陷,使日常检修效率提升33%。更令人瞩目的是,接触网巡视机器人以99%的覆盖率行走于细若手指的接触线,精准捕捉人工难以发现的隐性损伤。这些“AI哨兵”的广泛应用,标志着铁路安全管控从“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的范式跃迁。

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AI释放生产力潜能

在艰苦或高危作业场景,人工智能正推动铁路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成都供电段应用的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精准捕捉绝缘子裂纹等细微缺陷,在5G网络支持下完成厘米级定位,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5至8倍,缺陷发现率提高5倍,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骤降90%。在深水急流中,桥梁水下检测机器人以90%的识别精度替代潜水员高危作业,检测效率提升3倍。而在工程建设领域,无砟轨道板制造工厂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亚毫米级制造精度,车间面积减少30%,人工作业量降低60%。这些变革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铁路工人从高危环境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科技向善”的价值追求。

中国铁路的AI创新绝非“闭门造车”,而是以开放姿态引领全球。中欧班列的智能物流系统依托大数据实现亚欧大陆供应链高效协同,让“钢铁驼队”在数字丝路上熠熠生辉。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主导制定122项复兴号动车组技术标准,将AI运维、智能调度等经验凝练为可复制的方案。例如,雅万高铁的AI建造平台成功攻克热带雨林地质难题,其技术模式被多国借鉴。当“和行”轨道交通大模型在MODERN RAILWAYS 2025铁路展亮相时,其包含的智能运维决策、AI视觉分析、智能语音交互等模块,正成为全球铁路智能化转型的“中国方案”。

从“AI+铁路”的深度融合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中国铁路以智慧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未来,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进一步融合,铁路将更加精准、高效、人性化——列车调度更灵活,设备维护更前瞻,旅客服务更贴心。这条由智慧驱动的“中国轨道”,不仅承载着14亿人的出行梦想,更以创新引擎推动民族复兴的巨轮破浪前行。(黄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