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隐患排查,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确保安全度汛与项目高效推进同步实现......”项目经理在项目推进会现场强调。

针对伊犁地区入汛以来的强降雨天气,新疆兵团建工市政交通集团北新土木公司伊宁项目高度重视,迅速采取系列有力举措积极应对。

未雨绸缪,演练先行。项目部早在4月便开始了防汛应急演练,全面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队伍应急处置能力。根据皮里青河现场情况,伴随季节性雨季的来临,河道进入汛期,为防止山洪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及破坏,项目部及时调整方案,将设计土围堰改为吨袋围堰,确保有效防范山洪。同时,防汛应急设备也已部署到位,为应对突发情况做好准备。

畅通信息,响应迅速。项目部建立了多渠道信息获取与传递机制,安排专人加入地方政府防汛调度群,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至项目。“一旦接到预警或发现险情,我们将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做好风险防控,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快速推进项目建设。”项目经理站在皮里青河上游中桥处介绍到,河道部分段面较窄,地势复杂,水流湍急,汛期面临导流围堰水毁、半成品驳岸水淹等风险。施工中,项目部分层分段组织机械对围堰进行针对性加固,成功将河水导流至基础作业区外,以保证各项作业正常开展。据统计,入汛以来河道施工区域已成功应对洪水淹没险情5次,提高了项目应急管理水平。

聚力攻坚,做好防御。面对5月2日伊犁河下游水位高达5米,超警戒水位1米的严峻局面,项目部积极响应当地指挥部应急启动令。组织全员攻坚力量,加密监测巡查,24小时紧盯河道水位状况,加强水生植物种植区域巡查防守,做好洪水过后水生植物的防御准备,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养护及一体化泵站安装,潜流湿地水生植物成活率达90%以上,为打造当地“皮里青河景观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学施工,稳步推进。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项目部创新性采用“生态+工程”综合治理模式,科学应对高温汛期双重挑战。根据河道改造工程位置和水流特征等因素,项目部在河道常水位区种植了芦苇、水生千屈菜等具有强固土能力的水生植物,“种植初期,突遇大雨,很多植被幼苗被山洪冲走,为后续施工进度造成了严重影响。”项目经理回忆,山洪来袭,直接破坏了河道的自然防护屏障和生态功能,由于清淤、加固河道、升级环保措施等占用了施工时间,使其在延误施工进度的同时也为工程产生了高昂的成本负担。同时,针对河道内地基条件动态变化及水文环境波动等技术挑战,项目部重新复核种植区域设计,攻克技术难题,建立动态设计响应机制,抢抓枯水期完成基础施工,加速恢复区段生态绿植,将灾后复工时间缩短至48小时内。目前已完成22275平方米生态修复区建设,通过滴灌智能养护系统植被成活率不断提升,该区段水质净化明显提升,实现了防洪安全与生态景观的双重价值。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该项目部成功将汛期对施工的影响降至最低。目前,河道内30余名作业人员仍奋战在施工一线,为推进皮里青河一标波形护栏安装和最后600m驳岸(格宾石笼砌筑)施工及二标人工潜流湿地配、集水渠盖板吊装工作进行最后冲刺,预计6月30日完工。下一步,伊宁项目将继续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做好项目建设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管控工作,确保工程预验收的有序推进,为项目最终验收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