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2015年的春运大幕正式拉开。官方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8.07亿人次,日均达到7000万人次。据了解,为了保障春运工作顺利有序,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已经进入备战状态,多地火车站加开了临客,并开通售票取票的快速通道。(2月4日网易新闻)“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和家人团圆是每个中国人最深的情结。随着今年春节的邻近,我们又迎来了2015年春运“大考验”。同每年春运相同,学生流、务工流仍是今年春运的主力军,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春运客流将突破28亿人次,这又给今年春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平心而论,为了解决春运问题,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的确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提出了很多有利春运的政策。虽然这些措施对缓解春运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却所见甚微,春运仍是一个老大难。在笔者看来,春运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立足实际,考虑问题的根本。众所周知,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家人要团圆,这种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但由于目前国内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大量欠发达地区人员外出务工,而在春节前夕,这些外出人员都要回家过年,就造成了客流在短时间内的大量集中,这就造成的典型的春运现象。所以,笔者认为,要根本解决春运问题,就不能仅仅是要求运输部门一味的提高运输能力了,应该从问题的本质出发。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缩小地区间的差异,鼓励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增加欠发达地区就业岗位,使现有的在外务工人员不必再外出务工,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了中国30多年的春运问题。当然,这要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而春运问题也将持续存在。但是为了暂时缓解压力,提高运输系统的运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的。可是在这里,笔者要提出的一点是,解决春运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味的提高运能,要与客观需求相适应。因为,春运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集中时间内集中人群的集中流动,这一特点决定了仅仅依靠提高交通运能来解决春运难问题十分不现实。应该算的一笔账是,如果运能保证了春运的运输需求就意味着非春运期间大量运能的闲置。因此,解决春运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提高运能,还要使铁路、公路、航空这几种交通方式间相互融合衔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总体来说,春运问题并不是一个短期问题,但是只要各个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各尽所能,在春运这个问题上通力合作。笔者相信,春运这个“中国式难题”必将成为历史。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